GPU 显存不足怎么办?
前言
最近跑的模型都比较大,尤其是Bert, 这真的是难为我 1080ti 了, 在Bert的Example中,官方提供了一些 Trick 来帮助我们加速训练,很良心, 但感觉还不够,于是花费一些时间整理出一个 Trick 集合,来帮助我们在显存不足的时候来嘿嘿嘿。
本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引入一个主题:如何估计模型所需显存, 第二个主题:GPU显存不足时的各种 Trick 。
监控 GPU
监控GPU最常用的当然是
nvidia-smi
,但有一个工具能够更好的展示信息:
gpustat
。
nvidia-smi
watch --color -n1 gpustat -cpu # 动态事实监控GPU
推荐在配置文件(.
bashrc
或
.zshrc
)中配置别名
alias gpu="watch -n1 gpustat -cpu"
,反正我每次
gpu
一下,信息就全出来了,很方便。
下面有同学推荐
nvtop
, 我简单试了试,的确挺好的,展现出现的信息很丰富 , 推荐试一试。
如何估计模型显存 [1]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 模型中的哪些东西占据了我的显存,咋就动不动就
out of memory
?
其实一个模型所占用的显存主要包含两部分: 模型自身的参数, 优化器参数, 模型每层的输入输出 。
模型自身参数
模型自身的参数指的就是各个网络层的 Weight 和Bias,这部分显存在模型加载完成之后就会被占用, 注意到的是,有些层是有参数的,如CNN, RNN; 而有些层是无参数的, 如激活层, 池化层等。
从Pytorch 的角度来说,当你执行
model.to(device)
是, 你的模型就加载完毕,此时你的模型就已经加载完成了。
对于Pytorch来说,模型参数存储在
model.parameters()
中,因此,我们不需要自己计算,完全可以通过Pytorh来直接打印:
print('Model {} : params: {:4f}M'.format(model._get_name(), para * type_size / 1000 / 1000))
优化器参数
优化器参数指的是模型在优化过程即反向传播中所产生的参数, 这部分参数主要指的就是 dw, 即梯度,在SGD中, 其大小与参数一样, 因此在优化期间, 模型的参数所占用的显存会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优化器其所需保存的优化参数不同, 对于 Adam, 由于其还需要保存其余参数, 模型的参数量会在优化区间翻 4 倍。
模型每层的输入输出
首先, 第一点是输入数据所占用的显存, 这部分所占用的显存其实并不大,这是因为我们往往采用迭代器的方式读取数据,这意味着我们其实并不是一次性的将所有数据读入显存,而这保证每次输入所占用的显存与整个网络参数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然后 ,在模型进行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时, 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计算并保存每一层的输出以及其对应的梯度, 这意味着,这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显存。
最后, 模型输出的显存占用可以总结为:
- 每一层的输出(多维数组), 其对应的梯度,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输出不需要存储相应的动量信息(即此处如果使用Adam, 模型输出的参数量依旧是2倍而不是4倍)
- 输出的显存占用与 batch size 成正比
那么有没有办法通过Pytorch来计算这部分参数量呢? 答案是有的,我们可以假设一个batch的样本,然后通过
model.modules()
来对每一层进行遍历,获得每一层的输出shape, 然后就能够获得一个batch的数据的输出参数量。[2]
所有的显存占用计算
显存占用 = 模型自身参数 × n + batch size × 输出参数量 × 2 + 一个batch的输入数据(往往忽略)
其中,n是根据优化算法来定的,如果选用SGD, 则 n = 2, 如果选择Adam, 则 n = 4.
一个很棒的实现如下, 我懒得再重新写了,你可以根据这个改一改,问题不大。
# 模型显存占用监测函数
# model:输入的模型
# input:实际中需要输入的Tensor变量
# type_size 默认为 4 默认类型为 float32
def modelsize(model, input, type_size=4):
para = sum([np.prod(list(p.size())) for p in model.parameters()])
print('Model {} : params: {:4f}M'.format(model._get_name(), para * type_size / 1000 / 1000))
input_ = input.clone()
input_.requires_grad_(requires_grad=False)
mods = list(model.modules())
out_sizes = []
for i in range(1, len(mods)):
m = mods[i]
if isinstance(m, nn.ReLU):
if m.inplace:
continue
out = m(input_)
out_sizes.append(np.array(out.size()))
input_ = out
total_nums = 0
for i in range(len(out_sizes)):
s = out_sizes[i]
nums = np.prod(np.array(s))
total_nums += nums
print('Model {} : intermedite variables: {:3f} M (without backward)'
.format(model._get_name(), total_nums * type_size / 1000 / 1000))
print('Model {} : intermedite variables: {:3f} M (with backward)'
.format(model._get_name(), total_nums * type_size*2 / 1000 / 1000))
GPU 显存不足时的Trick [2]
此处不讨论多GPU, 分布式计算等情况,只讨论一些常规的 Trick, 会不定时进行更新。
降低batch size
这应该很好理解,适当降低batch size, 则模型每层的输入输出就会成线性减少, 效果相当明显。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dev batch size
的调整也有助于降低显存, 同时,不要将 dev 或 test 的batch size 设置为样本集长度, 我最近就干了这个傻事,害的我调试了一天才调出来是这个问题。
选择更小的数据类型
一般默认情况下, 整个网络中采用的是32位的浮点数,如果切换到 16位的浮点数,其显存占用量将接近呈倍数递减。
精简模型
在设计模型时,适当的精简模型,如原来两层的LSTM转为一层; 原来使用LSTM, 现在使用GRU; 减少卷积核数量; 尽量少的使用 Linear 等。
数据角度
对于文本数据来说,长序列所带来的参数量是呈线性增加的, 适当的缩小序列长度可以极大的降低参数量。
total_loss
考虑到 loss 本身是一个包含梯度信息的 tensor, 因此,正确的求损失和的方式为:
total_loss += loss.item()
释放不需要的张量和变量
采用
del
释放你不再需要的张量和变量,这也要求我们在写模型的时候注意变量的使用,不要随心所欲,漫天飞舞。
Relu 的 inplace 参数
激活函数
Relu()
有一个默认参数
inplace
,默认为Flase, 当设置为True的时候,我们在通过
relu()
计算得到的新值不会占用新的空间而是直接覆盖原来的值,这表示设为True, 可以节省一部分显存。
梯度累积
首先, 要了解一些Pytorch的基本知识:
-
在Pytorch 中,当我们执行
loss.backward()
时, 会为每个参数计算梯度,并将其存储在 paramter.grad 中, 注意到,paramter.grad
是一个张量, 其会累加每次计算得到的梯度。
-
在 Pytorch 中, 只有调用
optimizer.step()
时才会进行梯度下降更新网络参数。
我们知道, batch size 与占用显存息息相关,但有时候我们的batch size 又不能设置的太小,这咋办呢? 答案就是 梯度累加 。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训练:
for i,(feature,target)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outputs = model(feature) # 前向传播
loss = criterion(outputs,target) # 计算损失
optimizer.zero_grad() # 清空梯度
loss.backward() # 计算梯度
optimizer.step() # 反向传播, 更新网络参数
而加入梯度累加之后,代码是这样的:
for i,(features,target)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outputs = model(images) # 前向传播
loss = criterion(outputs,target) # 计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