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青年艺术家 刘宇飞
青年艺术家 刘宇飞
动画导演、编剧。1999年出生于浙江,202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作品《芳的蜡烛》入围广岛动画季、毕尔巴鄂国际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节等国内外影展,并获得了爱沙尼亚塔林动画节最佳学生动画奖、IAF西湖动画双年展评委会特别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动画短片《芳的蜡烛》 导演:刘宇飞 主创人员:刘宇飞 李佳蔚 岑亦可 指导老师:李佳佳 监制:韩晖
Q:
动画片《芳的蜡烛》展现了一个主人公向内观察自身内心世界的故事,您可以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本片的创作历程吗?本片是否折射您本人的成长经历呢?
A
《芳的蜡烛》这部动画最早想法是在2020年的夏天,因为动画创作的周期会非常长,因此大部分同学在毕业前一年就会开始准备动画前期的部分。当时我有几个想法,但不确定观众是否有共鸣和感触。指导老师说,我们可以尝试探索,努力坚持做出来,也许会很精彩。
动画片《芳的蜡烛》海报
后来,我无意间记起一件小事,某个周一早上,有人进教室看到我的桌子上有杯喝完的星巴克纸杯,随口说了句“这是谁的咖啡啊,喝完了也不扔掉。”接着就扔到了垃圾桶,当时教室里无人回应,我就觉得别人会不会认为是我的,但似乎上周五它就在这里了,之后就想了很多怎样才能不被怀疑的办法……
参加第16届first青年影展
我突然意识到以前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到用动画的方式来表现出这种害怕被别人怀疑的情绪。我们常常向外观察,但是有时仔细照镜子时会发现镜子里的自己也有点陌生,其实自己也并不是那么了解自己。我们对于自己的外表尚且都不能完全了解,想必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更少,所以这部动画就以一种对于自身情绪的观察展开了。
当主题确定下来后,我便有了一个大概思路。之后我找到了两位同样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的同学(岑亦可、李佳蔚)来一起完成了剧本的创作,并将我们三人成长中的小故事通过改编串联在一起。
本片另外两位主创人员 左:岑亦可 右:李佳蔚
Q:
本片讲述的几个事件在主人公成长过程中是否对他造成了永久影响?可以谈一下这些影响和主人公做出的回应吗?
A
本片所表现的这些事件其实只是众多事件里有代表性的几件,如果只是这几件事,也许并不足以对主人公造成永久影响。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没有完整的剧本,创作的过程也是对自我观察回忆的一个过程。岑亦可、李佳蔚也有一些相似的成长经历,我们一起分享和谈论这些经历,总结出几件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事,并用一定的顺序将它们串联。
片中有一段黑底白线的片段,这个部分表现的是主人公发生转变的阶段,在此之前他是一个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孩子,在此之后他懂得了如何让自己表现得“好”。其他几个事件也表现了主人翁内心微妙的变化,家人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以及主人翁对家人和社会做出的回应。我认为人性格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件事很难对人造成永久的影响。
《芳的蜡烛》剧照
Q:
请问主人公脖子后面的痣代表了什么?
A
这颗痣其实是一个意象,它代表着我们身上没有被观察和发现到的部分,在我的脖子后面也真的有一颗痣。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我们的背面,这颗痣已经无法探究是何时出现的了,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痣的生长过程,发现它的时候它已经在那里了,这和我们性格的形成和变化是很相似的,我们无法精准地控制情绪,也不能决定我们的性格。
本片主人公脖子后面的痣也是受到杨德昌导演的作品《一一》的启发,片中谈到:“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好像我只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
《芳的蜡烛》角色概念设计手稿
Q:
请您谈一下本片中的主人公和母亲之间的复杂情感联系。您在本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A
在影片中主角和他母亲的关系是复杂的。我想呈现的角色是比较生活化的、比较真实的人,所以在片中并没有教科书式的完美母亲,当然也没有完美小孩的形象。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对与错的界限也并不是明确的。可能有人会觉得片中所塑造的母亲是一个坏妈妈,但在影片中她无疑也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是不对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法定义正确的爱,人性本就是复杂的。
比如在片中小宝和主角在玩耍时摔倒了,大家也许会主观地带入角色,觉得妈妈并没有搞清真相就让孩子道歉是不对的,但从妈妈的视角出发,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说谎,她觉得这只是道个歉就可以解决的小事。
母亲和主角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母亲希望认个错将事情快点解决,小朋友在乎的事件本身的对与错。当然影片也没有揭示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想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立体的母亲的形象。
《芳的蜡烛》剧照
在片中主角和母亲有过两次拥抱,在这两场表演中,我加了一些细节。在结尾处的拥抱从时间顺序上来讲是第一次拥抱,那天晚上主角打碎保温杯被妈妈打了之后,他可能会觉得委屈,但是他过了一会还是躺到床上抱着妈妈入睡了,妈妈醒来看了他一眼,过了一会儿也抱住了他。
片中出现的第一次拥抱在时间顺序上是第二次拥抱,这一次妈妈似乎误会了他,在冷静下来之后妈妈进来抱住他,主角也抱住妈妈,然后妈妈抱的紧了一些,主角也抱的更紧了,这里是有四次变化的,所以小朋友和母亲的情感是复杂的。
其他角色其实都是配角,相对来说也没有深入的塑造,所以在片子中他们并没有很深的联系。片子主要还是围绕着主角展开的,而母亲可能在他这种情绪形成的过程中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Q:
本片的画面风格是一种很独特的简笔画式的,充满噪点的风格。请问您为何选择这样的美术风格?
A
动画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当角色设计得太复杂时镜头和角色都会很难动起来。而我在最初的设计时就想用连贯的镜头和丰富的动画变形来表现主角脑中的思维变化,所以影片的画面设计都是比较简洁的,这种简洁的画面让颜色也能发生更连贯的变化。
而噪点是本片的表现形式之一,影片突出的是情绪,我觉得脑子里的想法就像这些小点和小线段一样不停地在闪动。我们所画的点并非是一段循环的动画,每张画面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具有随机性的点让动画更加变化莫测。
《芳的蜡烛》剧照
Q:
请您从动画制作技术角度介绍一下本片的制作方法、制作过程、使用的软件硬件。
A
本片运用了传统的二维动画制作技术,并没有使用电脑后期特效,所有的镜头运动都是手绘出来的,尽可能保持手工的原始风貌,减少机械式的运动来表现脑中的画面。手绘的动画和镜头并不能保证完全的正确,影片尽可能的保留了绘画的痕迹,没有反复地修改前后帧画面,这些“错误”注入了我们当时绘画时的情感,也为动画提供了更多的变化和生命力。
主要的制作硬件是ipad和电脑,除了这些还用了素描纸和碳条绘制了手绘感比较强的一部分。在制作过程上我们先确定了动态分镜并配上了声音,声音在影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设计镜头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声音的设计。我们找了一位小朋友演员做了一些表演参考,然后使用ipad上的procreate绘制了动画的线稿和颜色稿,接着在Photoshop里导出序列帧,最后在Premiere Pro里加入声音做最后的剪辑。
《芳的蜡烛》创作现场
Q:
在本片的构思、制作、发表、获奖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困难或难忘的事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A
影片制作前期是放寒假前,我们想把所有的分镜都先确定下来,放假时开始中期内容的制作。后来和老师沟通后,大家对影片中间部分的结构还是不满意,这部分迟迟没能确定下来,一度我还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不过老师和小伙伴们都非常坚定地支持我把片子做下去,后来终于慢慢将影片的结构修改完成。所以创作并不能太着急,谁都不能精确地计算出每一步所花费的时间。
《芳的蜡烛》分镜草图
第一次获奖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当时所有奖项都颁完了,我们以为没有获奖,谁料主持人说最大的奖项今年有两部作品同时获奖,《芳的蜡烛》便获得了当年第二个论坛大奖。
《芳的蜡烛》部分获奖照片
Q:
用作品完成一场与自己的和解
A
影片表现出的是我心思细密的一面,而在生活中我也有热情外向的一面。我觉得自己是在两个极端间摇摆的人,在生活中有时我很自信,有时自卑;有时乐观,有时悲观。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能敏感地体会到很多生活中的不同细节。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也许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有这样的两面性吧。
我现在的生活就顺其自然,感受生命给我带来的一切……
所以《芳的蜡烛》,也许是用作品完成一场与自己的和解。
《芳的蜡烛》部分获奖证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