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图文为作者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温州旅游体验师三容三省(又名沧海一粟):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景山公园又称景山森林公园,它位于温州城区西部,占地约4000亩,植被茂盛,山上既有茶花樱花植物园,千年古刹护国寺,也有温州动物园,以及西山古窑址、东瓯王墓等文保单位,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市民户外休闲的理想场所。

景山公园入口很多,自金蟾山入园的道口却少有市民知晓。也正因平常行人稀少,这条路径更显得清幽怡人。位于西山西路的金蟾山位于会昌湖畔,与温州地质大厦两两相望。若以散步方式从山脚至金蟾山巅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这座山并不险峻,只是因局部山体坡度大而时有陡峭。

攀登至山中道观处,水泥路与青石台阶衔接并出现三岔口,我通常选择道观后小路前行,因为那段路坡度更大,同时直接通往山巅,路径更长,能带给人挑战的乐趣。 复行五六分钟即达山腰。 这是一处平坦的小树林,几块巨大岩石包围在树林外沿,它们半身躺在树林地上,另半身却突兀地延伸向半空,给人一副随时会“滚石下山”而岌岌可危的印象。 这些岩石高出地面许多,像是一个个天然的瞭望台。 尽管此处海拔不高,但天气晴好时站在岩石上临风展望,可以鸟瞰瓯海新区。 ——远处高楼大厦、喧嚣繁华,而近前耳畔却是鸟语啁啾、和风拂面……此刻,会昌湖仿佛隔断了那座城与这座山,逾显青山安然恬静。 也许,人们常说的“身在城市之中、心在原野之上”正是眼前的境界吧。

转身朝山巅挺进,一条游步道如长龙似的从山腰纵贯山顶。 抬头仰望,那些横亘的条石累累排列,层层叠叠向最高处递进,恍若要与天际相接,又仿佛穿入云霄……记得这儿曾是一条块石垒成的蜿蜒小道,两侧是绵延茂盛的野竹,后来人们劈开竹林,换上崭新的条石,新路面看上去显得大气整齐。 然而,改造前的小道由一块块带着年份的石头铺就,经行人长年累月的踩步,石头表面泛着层层光亮,一斧一凿的痕迹还印刻着流水光阴。 那些块石本是这座山最原始的物质,它的块头,乃至陈旧与荒凉符合大山自然形象,与山里的其他存在一样,本身就是大山最真实的面目。 然而,它们最终被建设者以外来的崭新的条石所替换,从此这儿有了一条象征“现代文明”的游步道……

道路两侧隐约处有几个大小不一的平原,那应当是人们在山坡上开发出来的晨练场,每处各有一番洞天。将近山顶处,我发现一条新近形成的小路,曲曲弯弯地延伸向山的西南面。于是跟着好奇心向内里探秘,发现蹊径深处像是高人隐居的草庐。

有《草庐赋》为证: 景山藏古径,幽谷曲岔新。 访秘最深处,草庐隐年青。 一曰山气新,二曰风清境,三曰尘世苦、劳生穷,空山自律又自由。

翻过山巅,沿着石阶下坡至环景公路。这条公路一头连着郭溪方向,一头延伸至雪山路(将军桥)。朝雪山路(将军桥)方向行进约五分钟,即是温州动物园主入口。

自护国寺向东行不过十分钟即是景山公园东门所在地将军桥。将军桥既指乡邑,亦为桥名。相传,将军桥原名介福桥,因桥边有将军庙而俗称为将军桥。将军庙祀的是唐代温州郡将龚欧涛。

龚公欧涛,讳炳,字虎文,江苏山阳人,幼以勇力著称,工经传文武兼备。 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起,欧涛公任温州郡将(约同今军区司令员)。

欧涛公于温州主要贡献首先在于治水。 据《温州市志·大事记》,唐总章二年(669年)六月,飓风暴雨,海潮高涨,永嘉、安固两县被冲毁民宅6848间,溺死9070人、500多头牛,受损田禾4150顷,朝廷遣使救灾。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七月,温州大水,漂流4000余家。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温州刺史韦庸倡议疏浚鹿城西南之水患,工程由欧涛公奉旨规划督办。 工程旨在使瞿、郭、雄三溪及桐岭、岷岗、安下、东坑之水,贯通温瑞塘河下至三角城头,分为东向五支,西向二支,引入瓯江,起汇散调节作用,汛期防涝,晴则防旱,变水患为水利。 据说,欧涛公性情雄豪仁厚,体恤民情,恩怜工役,不使劳悴,栉风沐雨,和民同甘共苦,不辞辛劳,历时四年,工程得以竣工。 因该河开工于会昌年间,故称会昌河。

欧涛公于温州主要贡献其次在于平乱。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剡西人裘甫(也作仇甫)率百余众在象山起兵造反。 次年四月,反兵进攻温州。 欧涛公率军奋力迎战,连斩敌将数人,但终因寡不敌众,殉职战死于会昌河畔(今将军桥一带)。 反兵亦因失去将领而受挫退去,鹿城得以保全。 叛乱平定后,朝廷追封公为忠烈将军,并在其牺牲之处建庙以四时祭祀。

今温州地区龚氏大多系欧涛公后裔。 现郭溪任桥有龚氏祖墓及将军纪念馆,将军桥立将军塑像。

作者其它游记链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