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没有北京雅宝路的‘俄罗斯城’,我们如何生活?”对不少做着中俄贸易的俄罗斯商人和“北漂”的俄罗斯人来说,“雅宝路要搬家”绝对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俄罗斯人心中,雅宝路的知名度甚至不次于天安门,虽然它只是一个批发零售市场。雅宝路市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接待近万名采购商,商品远销30多个国家。外商多、交易快,逐渐使雅宝路成为北京的一个涉外窗口,特别是中俄民间贸易的代名词。但自金融危机以来,多种原因导致曾经辉煌的雅宝路商业活动急速萎缩。有关“草原皮都”内蒙古乌兰察布将承接北京雅宝路产业转移的消息今年时常出现在俄媒上。近30年的雅宝路变迁,不仅留下无数传奇的故事,也见证了中俄贸易发展与转型。
“俄罗斯倒爷少了”
“20年来,这里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来自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游客、商人。”俄罗斯《独立报》这样形容雅宝路的魅力。俄罗斯doseng网站还把雅宝路称为“北京的俄罗斯区”“俄罗斯城”。商人在这里赚钱,很多初来北京的俄罗斯人,特别是留学生则在这里找到回家的感觉。俄罗斯大学生安德烈6年前刚来北京时写文章说,这里有吃得起的俄罗斯餐,有俄罗斯俱乐部,周末是聚会的好地方,到处都是俄罗斯人,充满着俄罗斯的文化氛围。安德烈写道:“北京的雅宝路简直就是一个小型俄罗斯的缩影。对那些初来乍到的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一个必到之地。”
不过,《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雅宝路采访时看到,很多服装店铺显得很冷清。一家皮草店的老板赵女士说,现在的生意只是前几年的1/3。她的店在整个商场算比较高档的,皮大衣贵的要800美元一件。赵女士说:“受经济危机和卢布贬值的影响,很多俄罗斯人的购买力下降了。”不仅如此,记者看到当地一家大型商场正在改造施工,据工人说要改为写字楼。雅宝路上一家经常有俄罗斯商人选择住宿的酒店据说也将被改为办公楼。
对12年前从俄罗斯来北京学汉语的莉莉娅来说,她的家就在北京。莉莉娅在雅宝路开了一家做羽绒服生意的店铺,10年前嫁给一个中国人,生了一个儿子。莉莉娅用流利的中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很高兴在北京有这样一个俄罗斯城,我能在这里做中俄贸易,充分发挥我的优势。”尽管近年来生意有所下滑,但莉莉娅表示:“我会继续把生意做下去,因为中俄两国关系很好,我相信未来两国的商贸和其他方面的交流都会更好。当然,生意的转型和升级是不可避免的。当其他人改变的时候,我也会改变。”
在雅宝路,拉三轮车的师傅岳三边晒太阳边等客人,有时还用俄语熟练地和俄罗斯人打招呼。岳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能记住这里每个俄罗斯贸易商的名字,有不少人是“老交情”了。到今年,岳三已在雅宝路拉了20年的活儿,他的家就在旁边的一条胡同里。岳三说:“我记得1992年到2000年是‘俄罗斯城’最鼎盛的时候。雅宝路街上到处都是来批发商品的俄罗斯人,人手拎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买的商品。商场门口全是车,帮他们把货物运走。我见过一个俄罗斯女人,在路边摊订购了10万双拖鞋。”后来,来自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倒爷也多了起来,岳三忙得没有歇脚的时候。雅宝路的中国商人、拉车师傅都习惯把俄罗斯商人称为“老毛子”,把其他国家的商人叫作“黑毛”。但说起最近几年的生意,岳三说:“我的生意少了70%,因为来这边的俄罗斯倒爷少了。”近年来,来自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国的商人也在减少。
雅宝路在最红火时,每年的资金流水额高达300亿元人民币。曾几何时,几乎每个店都雇着俄语翻译。《环球时报》记者有位大学同班同学,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雅宝路当了2年的俄语翻译,竟赚100多万,直接买了套房。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后,雅宝路的生意就因俄罗斯经济衰退变得惨淡。新加坡《海峡时报》2009年曾报道说,雅宝路6000多家商户中有10%至30%倒闭。俄罗斯政府打击“灰色清关”也切断了部分雅宝路俄罗斯商人的财路。
谈到雅宝路俄罗斯人减少的部分原因,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更多贸易商直接去广州等原产地进货,而不是从北京的中间商进货,原产地价格更低。此外,由于很多北方边境口岸城市为促进中俄贸易,对俄罗斯贸易商推出很多优惠政策,很多商人就在北方边境城市采购了。”
俄媒眼中的“新雅宝路之城”
俄罗斯“莫斯科-北京”网5月17日发表题为“没有雅宝路我们如何生活”的文章称,充满传奇的雅宝路作为批发和零售贸易区将不复存在,将迁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章说,对俄罗斯人来说,雅宝路的知名度不次于天安门。尽管有时在大街上还可看到醉酒的俄罗斯人,但雅宝路已没有扛着大包小包商品的疯狂人群,电子商务的份额正逐年增加。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俄在线贸易达30亿美元。在俄罗斯全球在线贸易份额中,来自中国方面的占80%。但雅宝路市场即将关闭,并非完全因为大量的网上贸易,还与俄罗斯人对中国商品需求下降有关。
据俄媒保守估计,目前在中国长期居住的俄罗斯人约有7万。孙壮志说,在华俄罗斯人以留学生、贸易商和游客为主,主要居住在北上广等大都市,以及哈尔滨和三亚等海滨城市。由于俄罗斯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很独特,如喜欢饮烈酒、蒸桑拿,加上文化背景不同,总体来说在北京和其他国家的人,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人玩不到一块,圈子比较封闭。
正因圈子略显封闭,雅宝路的变迁更为俄罗斯媒体所关注。俄罗斯e-mm网今年初曾报道:“新雅宝路之城——内蒙古的乌兰察布是‘一带一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是丝绸之路草原起点,将东西方和南北方连在一起,发展这一地区对中国北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俄新社随后发表题为“到年底北京将拆除雅宝路俄罗斯商圈”的文章称,北京已宣布,年底前将搬迁数十个市场,包括闻名的雅宝路市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26日报道,颇受外国人欢迎的北京雅宝路市场很快就要从首都地图上消失了。2015年雅宝路宣布3年内完成疏解任务。雅宝路市场的贸易伙伴来自东欧、中亚等地,每年接待近万名采购商,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但繁荣也带来很多问题,如往来的顾客和上货的车辆常常把附近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谈到距离北京300公里、距离二连浩特口岸300公里的乌兰察布“新雅宝路”,卫星通讯社报道说,乌兰察布仅用3年的时间就建起高层住宅、办公大楼、酒店、火车站和飞机场。未来新雅宝路完全可以像北京雅宝路一样声名远扬,而闻名遐迩的雅宝路将变身孵化器,为创业公司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咨询服务。
雅宝路见证中俄贸易转型
俄罗斯商人维达里上世纪90年代曾在雅宝路从事中俄贸易和货物运输,如今主要在莫斯科做生意。维达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年他从雅宝路赚了第一桶金,对那里的一切都很难忘,但他认为,“雅宝路基本走到了尽头”。目前,维达里在莫斯科有非常不错的生意,他表示:“目前形势与上世纪90年代乃至2000年刚过那几年完全不一样。据我了解,雅宝路近些年对俄罗斯的出货情况不太好。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全球还没摆脱经济危机,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油价又大跌,汇率变化太大,导致进到俄罗斯的商品价格比较高。其次,很多中国商户已把自己的业务点迁到莫斯科,非常灵活。再有,技术进步太快了,电子商务把消费者和厂家直接连在一起,物流也比较畅通。因此,在我看来,雅宝路已成为辉煌的符号。迁到哪里,都不可能再像过去那么红火。”
雅宝路皮草店的赵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可以理解,贸易还在不断发展,有更多大型贸易公司和电商网站在做中俄贸易。那种倒爷自己背货回国的原始方式其实也是最浪费时间的生意方式。我们不能老想着事情总是停在原地,没有变化。”
“中俄贸易现在更多已在公司层面上操作,所以在街上跑的俄罗斯倒爷就少了。”在孙壮志看来,雅宝路俄罗斯城的生意下滑,却预示着未来中俄两国贸易会有更大规模的合作。他认为,过去俄罗斯人来中国购买日用商品、衣服等,因为俄罗斯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不够发达。而未来中俄贸易将主要由大型贸易公司进行,产品结构也将会发生变化,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将看到俄罗斯农产品,如面粉、乳制品等,而过去中国主要是进口俄罗斯的能源产品。俄罗斯将会从中国进口更多的电子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孙壮志说:“这一转变将会帮助中俄两国填补各自的需求,以及帮助两国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未来中俄将主要集中在文化交流上,而不仅仅集中在贸易上。未来两国学生的文化交流将会增加。”一个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大二的俄罗斯女学生告诉记者:“毕业后我打算留在中国工作。俄中关系很好,中国的工作机会更多。”[环球时报记者 张馨元 谢戎彬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李亚龙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