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前不久,浙江召开“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征求对省委全会有关文件的意见建议。与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作用,是高质量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省党代会代表、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尚可在现场做了交流发言。他说,浙江基础教育领先全国,在教育领域对标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仍需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名校集团化和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是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的有力探索。

17年前,杭州首创“名校集团化”被新华社列为中国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五大模式之一。也是在那一年,杭二中作为首批5个市直属学校教育集团之一被授牌,开启了名校集团化办学探索之路。

17年后,经历了杭州“名校集团化”从1.0向3.0跨越,杭二中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形式最丰富的教育集团,成为杭州市新名校集团化实践的成功案例,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也为杭州乃至浙江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贡献了“二中力量”。


一个法人管理双校区模式

代表学校:二中滨江校区、东河校区

为不同的孩子建造适合的跑道 为其终身发展奠基

进入21世纪,杭二中早早走上跨江发展道路。2001年4月,杭二中迁至滨江区;前一年的6月,杭二中分校(现东河校区)建立,这也是二中探索“名校集团化”的一个早期雏形。

杭二中的跨江发展,也带给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常年高考被北大清华等“双一流”大学录取人数名列全省前茅,在学科竞赛上也迎来井喷。

2017年,尚可回归杭二中担任校长。“面对资优学生,二中该给他们怎样一个灿烂的未来?”这一“二中之问”,也让学校领导层对未来办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要建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高中。”致力于这个目标,近年来二中滨江校区大动作频频:创立奥林匹克学院和未来科创学院,为资优学生卓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北航、华为、大疆等合作创建多样化的高水平实验室,为学生研究型学习提供体验和尝试的平台;请知名大学教授进校做讲座,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高品质的校园活动和宽严相济的教育环境,让二中学生的高成长性被焕发。2020学年,在北大、清华本科就读的二中毕业生,获各类荣誉168项。

“集团化办学不是办学模式的原版迁移,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因材施教。”尚可说,滨江和东河采用“一校两区”特色发展,面对东河的学生,二中选择另一种培养之道,以“为学生的多样发展而奠基”为使命,以“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特长明显”为培养目标,始终坚持“善慢教育”和“适性教学”的实践。

因为一套领导班子,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所以两校区在师资、竞赛、活动、课程、资源等方面联动频繁,东河校区2018级还成立了“蕙兰实验班”,近年来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被双一流大学录取,“低分进高分出”的学生案例比比皆是。

“东河教师善于走进常态学生内心,发展其所长、陪伴其成长。”二中副校长欧明华说,除了学科素养提升,不少东河学生在特长发展中也闯出了一片天。比如网球希望之星吴易昺从东河毕业考入浙江大学,蒋硕考入浙传,毕业后被央视录取,还有一大批东河传媒艺术特色班的孩子毕业后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类名校。

2019年8月,东河校园完成提升改造工程,老建筑惠德图书馆和红楼依然述说着二中的历史,新的求是楼、三好楼、仲云击剑馆、下沉式的全景剧场等让校园硬件焕然一新,一所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校园让学生充满憧憬。“东河校区是二中的根,希望蕙兰中学的蕙质兰心和国立浙大附中的求是精神,能在东河学生身上得到更好的传承。”尚可说。


独立法人办学模式

代表学校:杭二中钱江学校

文化迁移创办新校 优质教育资源向市域辐射

近两年,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杭州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新形势下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一种“市区”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应运而生。而杭二中也展现名校担当,在萧山区创办杭二中钱江学校,实现了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向区县辐射。

“我们希望把二中钱江学校打造成一所未来的卓越学校。”2019年刚创办时,尚可对于集团新成员有着清晰的定位。为了保证新学校办学高起点,二中副校长邵江良直接担任学校法人,此外还派出了11位二中骨干。

一所好学校,师资是核心竞争力。“钱江学校144位教师中,80%拥有硕士甚至博士学历,很多老师毕业于北大、清华、港大、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名校。”邵江良说,二中钱江的新教师都提前一年储备,进校前先到二中滨江跟岗实习,与名师拜师结对。他们走上讲台前,都已在二中跟岗一年以上,同时也把原汁原味的二中文化,带到了钱江。在这样的紧密联动下,钱江学校老师成长很快。前不久,英语组的马瑾辰老师取得了浙江省英语优质课一等奖。

一同被资源共享的还有二中滨江的竞赛资源。二中历史上已斩获13块国际奥赛金牌,滨江校区的金牌竞赛教练团队经常来进行竞赛指导,让钱江的学生受益匪浅。不久前的省高中生物学竞赛,钱江学生斩获1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作为核心学校,二中滨江就像一个大家长,而下面的成员学校,就像一个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二中钱江经过两年的探索,就打造出了一条“科技立校”之路。

今年3月,二中钱江与大疆创新签署了共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示范校的协议,双方将探索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新机制。之后又与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牵手,双方共建的科技创新实践基地,让同学们在高中阶段就拥有了走进北大实验室的机会。“我们希望联合二中滨江奥林匹克学院和未来科创学院,联动名校名企,努力在孩子们心底种下科技的种子,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邵江良说。


紧密共同体办学模式

代表学校:桐庐中学、开化中学

校校“跨域联姻” 助力教育均衡向省域覆盖

桐庐中学副校长何国民,依稀记得6年前招考季时的焦虑。随着高考成绩的发布,主城区高中成绩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县中的不足。桐庐中学本科率不低,却难有质的突破。

21世纪以来,杭州名校集团化成绩斐然,杭州下辖的区县(市)中,单从任何一个县域来看,都能晒出一张优异的教育均衡成绩单。但站在整个“大杭州”的视角鸟瞰,与主城区相比,像桐庐、建德、淳安等下辖县(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差距依然存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杭州从优质资源供给侧改革入手,深化实施新名校集团化战略,从县域优质均衡向市域优质均衡拓展。

杭二中率先响应市里号召,2015年下半年,桐庐中学正式加盟杭二中教育集团。这是一种紧密的教育共同体集团化模式,杭二中派出省特级教师张永久担任桐庐中学副校长,并选派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名师任教“创新实验班”,一下子提振了当地百姓对桐庐中学的信心。“跟杭二中‘跨域联姻’后,很多好生源都留了下来。”何国民说。

输出名师,还引发了鲶鱼效应,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也带动了桐庐中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桐庐中学学生在名师指导下,在高水平的学习上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特别是在学科竞赛上,如2018年的中国化学奥赛浙江省预赛中,12位同学获省一等奖,位居杭州市第三,获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教育报曾专题介绍了二中集团化办学在桐庐中学的实践,“二中经验”获全国关注。

随着与桐庐中学紧密共同体办学模式探索的成熟,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二中集团化办学由地市域向省域迈进。在原先多年结对帮扶基础上,今年3月,杭二中教育集团开化中学正式揭牌,这是杭衢山海协作向教育发力的又一个成果。杭二中派出了特级教师林肃浩挂职开化中学副校长,设立多学科的名师工作坊,开展高水平的学科教学和研训活动,推进跟岗学习、师徒结对等教师成长计划,进行管理、教育、教学等多方位的合作和指导。同时,通过联合创办蕙兰创新班及学科营,加强学科竞赛工作及优秀学生的联合培养。

“一所名校,不只服务本校的学生,更要引领一方教育向更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新阶段迈进。二中有这个责任和担当,将优质教育辐射得更远。”尚可说。


委托管理办学模式

代表学校:迪拜国际学校

托管海外首家全日制中国学校 培养“一带一路”使者

2020年9月1日,迪拜中国学校成立。它由教育部委托杭州市教育局承办,杭二中领办,并创造了两个“第一”:教育部第一批海外中国国际学校试点单位,海外成功创办的第一家全日制基础教育中国学校。

去年3月,接到任务后,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市专门协调小组和迪拜中国学校筹建专班,在办学经费筹措、师资保障、外事服务上,全市多部门通力协作打破常规,抓重点、破难点、解堵点,形成了“一城对一校”的海外中国学校办学支持模式。不到6个月时间,迪拜中国学校从无到有正式成立,在迪拜创造了“中国奇迹”。

为什么选择杭二中领办?早在1995年,杭二中就成功创办了杭州市建兰中学,后者快速成长为杭城有影响力的民办初中。2002年8月,杭二中国际部(杭州国际学校)成立,这是浙江省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此后,又创办了杭二中余杭树兰实验学校、江南实验学校、杭二中白马湖学校。“无论是中国传统教育还是国际理解教育,二中有着丰富的K12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二中的优秀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很强的教育资源拓展潜力,这些都能助力迪拜中国学校的办学。我们有信心在迪拜复制在杭办学的成功模式。”尚可说。

在此之前,迪拜当地一些国际学校也设置了一些中文课程,但数量级上难以满足华人子女的需求,同时还存在师资贮备不足等问题。迪拜中国学校在筹备之初,首先聚焦的就是师资和课程。“在市教育局支持下,我们从全市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不断充实迪拜中国学校的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教师的任期最少两年,以保证稳定性。同时,在迪拜当地招聘有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尚可说,学校授课以中国全日制课程包括校本课程为主,涵盖其全部学科和相关标准;以迪拜地方课程和国际课程为辅,包括英语、阿语、社会学、道德学以及部分国际课程。

“这些带着二中成长印记的学子,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具有跨文化理解沟通能力的优秀青年,做好‘一带一路’使者。”尚可说,相信从迪拜中国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日后回来建设祖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发展,都会是优秀的世界公民。(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