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北京报道
作为企业获取资本的一种方式,赴美上市成了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必经之路。
6月29日,吉利旗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在纽约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敲响了开市钟,正式挂牌上市。
据悉,极星此次上市是通过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Gores Guggenheim(SPAC)的业务合并交易,并已于2022年6月24日起以股票代码“PSNY”开始交易,当天极星收盘于13美元/股,全天涨幅15.76%,总市值为266亿美元。
吉利的高性能豪华电动车布局
极星公司总部位于瑞典哥德堡,目前已在欧洲、北美、中国和亚太在内的多个市场开展销售业务。
和沃尔沃一样,极星此前也是瑞典的一个汽车品牌。2015年7月沃尔沃汽车将其收购,成为沃尔沃旗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而彼时的沃尔沃已于2010年被吉利收购,成为吉利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
2017年,极星宣布正式独立,沃尔沃共持有极星49.5%股权。同年,极星发布了首款新车——Polestar 1,售价145万,每年限量销售500辆。当时业内的普遍观点是:极星1如此高的售价并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目前极星有两款量产车型,分别为混合动力GT轿跑Polestar 1和纯电动车型Polestar 2。第二款车极星2于2020年上市,售价为25.78万元—33.8万元,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3。
据极星CEO托马斯•英格拉特透露,至2024年,极星计划推出三款全新高性能纯电车型,其中有两款SUV。首发车型是高性能全尺寸纯电动SUV极星 3,预计将于2022年10月发布,旨在成为高利润、豪华SUV细分市场的全新标杆,而极星3也将成为首款同时在中国和美国生产的车型。极星4将于2023年发布,这是一款更小型的高性能纯电动Coupe SUV车型;2024年,高性能纯电动4门GT轿跑极星5计划将推出市场,这也是极星Precept概念车的最终量产版本。
2022年初,极星公布了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其中的重点便是向海外扩张。据极星公布的2021年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极星累计销量为2.9万辆,其中约93%销往海外。
《华夏时报》记者从吉利汽车方面了解到,极星正在加速全球市场扩张进程,目前已经在全球23个市场上市,近期还将拓展至西班牙、葡萄牙、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预计到2023年底,极星将全球业务扩展到至少30个市场。在中国市场,极星已经组建中国研发中心。除了台州工厂和成都生产基地,极星还规划了一座全新的工厂,用于生产制造极星5。零售网络方面,预计到2022年底,极星将在中国拥有超过50家零售网点,覆盖30个核心城市。
极星的上市契机
虽然在品牌方面,极星有着沃尔沃和吉利的双重背书,但极星在中国市场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且其销量表现也并不尽如人意。据极星汽车官网显示,2021年其全球共计交付2.9万辆, 2021年国内销量约为两千辆。其2021年总营收13亿美元,息税前利润为-10亿美元,调整后非杠杆自由现金流为-13亿美元。今年1-4月,极星全球销量为1.36 万辆,订单为2.3万辆。不过,极星方面预计,其今年销量为5万辆,2025年可达到29万辆。
面对惨淡的销量及海外扩张所需的巨额投资,极星开始谋求快速上市获得更多资金。
继 2021年10月,沃尔沃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吉利便开始推动极星上市。2021年 9 月下旬,极星就曾公开对外宣布已经与 Gores Guggenheim 签署了业务合并协议,将通过 SPAC 模式于 2022 年上半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去年年底,极星在美国正式启动了上市路演。
“此次成功上市,将助力极星进入多个极具吸引力的全球电动汽车细分市场,进一步达成行业领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吉利方面表示。
托马斯•英格拉特表示,对极星的未来发展始终有着清晰的愿景,极星也将以此次上市为平台,加速推进其向可持续出行转型的目标。
“就目前来讲,中国不是极星最大的市场,但是我们相信在未来拥有了更多的产品布局之后,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极星中国和亚太区总裁内森•福肖表示。
此次极星上市后能否达成吉利期待的效果,目前还无法预测,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资本市场极星面临的压力也并不小。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制造新电动汽车所需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阻碍工厂全面生产的供应链问题,都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动汽车股从近两年来流动性充裕的体系中受益匪浅,但现在这种流动性正在消失,投资者将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些电动汽车品牌的价值。”这种观点在股价上也有所体现,极星在上市的第一天,股价出现了上涨,但在首个交易日上涨近16%后,周一又下跌了15%。
据了解,此次极星上市将募集到约8亿美元现金,以及私营基金2.5亿美元现金,上市后公司估值约为200亿美元。极星汽车将利用这些资金继续投资产品、运营和市场开拓。
当下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也更加激烈。面对美国本土品牌特斯拉和已经在美股上市的“蔚小理”等后起之秀的迅速发展,极星要想打一场翻身仗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