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商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强化使命担当,真抓实干、拼搏进取,部署落实市委“六个现代城、五大国际品牌、九大专项行动”纲要,以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切实做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坚持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全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全市经济平稳发展。

2021年,全市商务系统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经济各项指标稳中向好,实际利用外资稳步提升,外贸新业态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消费不断复苏回暖。2021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397.66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全省第二;实际利用外资80.8亿元,比增15.3%,增速全省第三;累计进出口3321.5亿元,比增32.6%,增速全省第五;实现社零总额4549.4亿元,比增7.7%,增速全省第七。

2021年,市商务局共承办人大建议29件、政协提案34件,所有建议提案均按要求完成办理、回复等工作,代表已评价办理件满意率为100%。

一、2021年全市商务工作主要亮点

2021年,全市商务工作呈现十大亮点,大致可归纳为“四新”“三突”“三惠民”:

1.实现产业结构新升级。 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397.66亿元,占全省比重27.8%;占全市GDP比重56.5%,较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3%,分别高于全市GDP增速、二产增速0.9个、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对GDP贡献率为63.5%,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

2.展现会展高地新成效。 聚焦打造东南会展高地,着力做大会展经济,全年共举办展会活动52场,展会规模约1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创新性结合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自主筹办的“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在17天内实现谋划到开幕全过程,创会展界的“福州速度”;全国首创性举办的“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成为疫情后全国首个大型跨境电商专业展会。我市荣获“2020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省会城市)”称号,会展竞争力指数全国城市排名第20位,较上年上升6个位次。

3.构建现代物流新枢纽。 积极谋划推进物流城建设,力邀国内知名企业实地考察,推动永辉创鸿、民天国际等龙头项目签约落地;成功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202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实现646.77亿元,同比增长15.8%;拥有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1个、省级示范物流园区3个、A级物流企业68家,全省唯一5A级网络货运平台企业1家。

4.创造外贸业态新高度。 全市外贸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1000亿、2000亿、3000亿三个大关,均创历史新高。多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21年开展市场采购出口61.7亿元,增长4.3倍,拉动出口增长2.8个百分点;福清融侨平板显示基地新入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全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5倍以上。

5.平台经济实现阶梯式突破。 2021年,全市共跟踪推进平台经济(企业)项目321个,实现纳统销售额2720.83亿元,同比增长64%,平台企业纳统销售额规模实现了从2019年(首年)611亿元、2020年1659亿元,到2021年2720亿元的阶梯式突破。

6.促销活动拉动成效突显。 利用春节、妇女节、五一、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及双十一、双十二等热门购物节契机,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亿元惠榕城?舒心跨年购”“全闽乐购?她经济”“2021惠聚榕城消费季”“有福之州 乐享国庆”等促消费活动,全年共发放各类消费券超2亿元,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千场,拉动消费超40亿元。

7.重点项目招引成果突出。 深入实施链长制,围绕16条重点产业链绘制招商地图,建立“1+3”招商工作体系(1张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载体、线索项目、配套政策等3张清单),瞄准135家龙头企业、116个重大项目线索,以“攻坚120天”为抓手,引进了福米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产业项目4794个、总投资11874.44亿元。积极扶引龙头企业,城投均和供应链平台已实现纳统销售超60亿元,京东电子商务及运营结算中心落地5个多月纳统销售近10亿元。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促进了新项目落地、促成了新动能汇聚,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8.社区商业提质换档。 2021年,我市成功入选商务部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目前已确定首批11个试点社区,并围绕“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加快推进社区商圈多业态集聚”的目标加快建设,进一步满足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生活需求,提升城市整体商业消费环境。

9.大众茶馆便民实惠。 全省率先制定大众茶馆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点项目经营服务规范和评比标准,利用已建成的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景区等国有、集体权属场所,首批打造了38个大众茶馆,成为推广我市本土茶叶品牌的重要窗口,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有品质、大众化的休闲旅游消费服务。

10.闽菜保护初显成效。 发布闽菜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第一批闽菜保护名录(共65个)编制工作;积极开展闽菜宣传推广工作,发布《沉鱼落燕》《HI!大闽(MIN)嘴》《闽以食为天》等三个闽菜宣传系列短视频,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网点击阅读量达6560万,进一步弘扬了本地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

二、2021年商务工作情况

(一)扩大招商引资

1.加快聚集创新资源。一是推动重大创新项目落地。 全省第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福耀科技大学落户高新区,已完成845亩用地征迁工作,为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汇聚创新要素资源。 华能投建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项目,省高速集团投建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神州数码、中科深兰等60家企业投建研发中心和产业孵化基地,总投资56亿元,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

2.加快实施产业链招商。一是壮大主导产业集群。 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精细化工、纺织功能性新材料、绿色冶金新材料等16条产业链条引进580个项目,总投资2771.23亿元。 二是提高优势产业质量。 深入实施扶引大龙头战略,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拓展。长源纺织创立科技创新中心,中景石化设立销售总部,恒申建设染整产业园,星云大数据联手省供销集团打造“福茶网”,新大陆设立自动识别技术公司。

3.加快提升招商效率。一是加快转化线索项目。 以“攻坚120天”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福融新材料智慧产业园等209个重大活动签约项目和华电新能源发电总部等22个总部项目落地,总投资2337.97亿元,其中119个项目实现“当年落地、当年开工运营”,累计纳统631.37亿元。 二是加快落地项目动工。 将思嘉空间气密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织染一体化二期等21个已落地未开工和2021年落地的重大产业项目列为攻坚目标,促成中景石化科技园、华能东南总部基地等21个项目开工动建,累计纳统422.75亿元。

(二)持续对外开放

1.利用外资精准有效。一是充分挖掘存量,推动落地项目到资。 梳理2020年以来新设未全额到资的外资项目,筛选出一批可望到资的大项目,深入督促指导,推进了嘉里国际、汇华企业管理、新谱环保、朴朴科技增资、纵腾网络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到资。 二是深入企业帮扶,发挥政策溢出效益。 结合“转作风、强服务、办实事”活动开展走访服务,上门为企业送政策,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了朴朴科技、杨振华851生物工程、福润实业、福耀玻璃集团、海芳塑胶、福融新材料、绿星居室用品、正荣物业、美高钟表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全年合同外资增资金额达196.7亿元,同比增长140.8%。 三是强化外资招商,扩充项目跟踪储备。 坚持“一把手”带头引领、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模式,持续深入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招商,对重大外资招商项目安排专人跟进、专人对接,挂图作战,推进了支点控股、竞点贸易、景美投资、梅湾港都、蓝帽子集团、梅台港湾科技、金才国际贸易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落地,进一步增强外资发展后劲。2021年,全市新增(含增资)合同外资亿元以上项目 47个,总计金额349.9亿元。

2.对外贸易蹄疾步稳。一是加强政策引导。 2021年市级外贸政策从稳定壮大外贸主体、全力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助力开拓多元市场、持续优化信保服务、提升外贸管理水平、强化正向激励等六个方面引导扶持外贸企业发展,同时全面加快扶持资金兑现进度。 二是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动员企业开展市场采购,2021年共有35家企业开展市场采购;对接城投、华榕等市属国企,探索推动国企开展外贸综合业务。 三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展销。 推动超过2000家本地外贸企业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500家企业上线中国制造网,70家企业上线环球资源网;组织900家次企业参加第129届、130届线上线下广交会,支持500余家企业参加福建外贸云展会。动员1453家单位报名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报名参会单位数全省第一;进博会期间,我市达成14个展位成交采购项目,总额9.34亿美元,成交采购金额位列省团各地市分团第一。 四是加大信用保险保障力度。 推动扩大企业参保面,2021年共1954家企业投保出口信保,同比增加2.79%,保障出口85.95亿美元,同比增长26%;推动福建信保启动“理赔绿色通道”,简化索赔程序及勘查流程,平均赔付时间少于一周;帮助53家出口企业利用保单获得融资,融资相关承保额约7.5亿美元。 五是加大企业生产经营要素帮扶力度。 与中远海运公司合作,开展外贸企业航运服务活动,帮助30余家企业获取低于市场价的协议运价,优化航运路线设计、灵活调剂舱位分配;持续运用省级“外贸贷”政策,帮助20家企业获得4亿元融资。

3.跨境电商增长强劲。一是 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吸引全国跨境电商领域6.2万名专业客商到会采购,达到国际专业展会标准,规模位居国内专业展会前列。 二是 开通鑫洋仓、利达通等9个监管场所,实现1210、9610、9710、9810等跨境电商业务模式的全覆盖。 三是 陆续开通7条客改货、4条全货运包机、1条对台海运专线,打通跨境电商出口通道,全年依托对台跨境电商海运直航专线实现对台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超30亿元。 四是 海外仓建设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福建纵腾网络、贝思瑞婴童等7家企业设立了73个海外仓,面积超108万平方米。 五是 全面推动跨境电商生态圈建设,开展70多场对接交流活动,帮助外贸企业拓展数字化营销渠道;组建福建省跨境电商职业教育联盟,开启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育。

4.口岸通关持续优化。 一是 制定新一轮福州口岸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海关)工作方案和2021年“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奖励政策,多部门通力合作,精简单证,优化流程,提高通关效率。2021年12月,福州关区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5.66小时、0.76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85.99%、93.38%,较2020年12月分别缩短5.53小时、0.11小时。 二是 全面实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推广使用国家标准版“单一窗口”全国口岸收费及服务信息发布系统,实现清单外无收费。 三是 精准服务外贸企业,协调相关单位新增一条远洋干线(中远海运集团美西线),拟定福州港进出口货物熏蒸业务应急过渡方案,协调福州口岸(海、空港)进口冷链食品、非冷链高风险产品监管场地改造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难题,挽回经济损失。

5.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 持续推进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经海关总署批准,福州综合保税区已正式封关运作;福州江阴港综保区已按时完成智慧监管系统建设,通过福州海关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待总署批复正式封关运作;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工作已明确规划调整、征迁收储、组织架构等重要事项,确定申报工作方向。

(三)加快转型升级

1.平台经济规模日益壮大。 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目标,加快推进平台经济发展,平台经济规模持续壮大,集聚发展效应初步显现,产业生态愈加完善。全市共有物流及供应链平台105个、电子商务平台61个、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51个、创新服务平台37个、电子信息服务平台41个、医疗大数据和康养平台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旅游集散综合服务平台4个。瞄准纺织化纤、冶金建材、玻璃等优势产业,积极推动本土工业企业购销供应链体系建设,购销供应链体系初步形成。市城投集团与长乐区合作引进上海均和集团,组建城投均和等供应链公司,当年实现营收68亿元;城投集团、金控集团等市属国有企业陆续拓展供应链业务,累计销售额超200亿元。2021年,全市共有供应链企业180家,合计销售额2200.3亿元,其中年规模5亿元以上的供应链企业51家,销售额1890.6亿元。

2.促消费着力拉动内需。 2021年,全市持续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发放超2亿元消费券,拉动消费超40亿元,有力促进了消费市场全面回暖。 一是 2月份开展“亿元惠榕城·舒心跨年购”促消费活动,联合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发放了总额6000万元“乐购券”,共有629家餐饮商家参与“云上年夜饭”活动; 二是 3月份开展“全闽乐购·惠聚榕城”女性主题促消费活动,共发放1246万元女性主题消费券及500万元线上红包; 三是 5月至8月发起“惠聚榕城消费季”促消费活动,各县(市)区积极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线上线下消费氛围; 四是 国庆期间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促销活动538场。

3.城市服务品质持续提升。一是 根据商务部试点方案要求,牵头拟定我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建设目标、实施步骤、建设原则、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二是 指导推动苏万宝、东街口、东二环泰禾、浦上爱琴海等商圈开展品质业态提升改造工作,苏万宝商圈获评省级示范商圈。 三是 按照第二批全国步行街提升改造试点要求,加快推进三坊七巷步行街提升改造和上下杭·金银里“八闽商埠馆”建设,三坊七巷步行街、上下杭·金银里步行街成功获评全省首批省级特色步行街。

4.电商产业蓬勃发展。一是 吸引龙头企业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布局建设电商、直播产业园区。京东集团在台江区建设京东生态数字贸易产业中心,腾讯入驻晋安区“福州数字内容产业园”,阿里与福州电视台在晋安区合作注册福建迈石视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快手跨境电商服务站项目入驻福州滨海直播互联网产业基地。 二是 积极开展“网上年货节”“新春红包券”等各类线上促消费活动,促进我市网络零售额增长。2021年,全市网络零售额1019.7亿元,同比增长29.6%,增幅为近4年最高。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715.8亿元,同比增长29.1%;非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303.9亿元,同比增长30.8%。 三是 大力发展直播等新经济业态,全年全市共计开展直播33.9万场,同比增长147.3%;吸引消费者观看280937.5万人次,同比增长599.7%;参与直播的商品实现网络零售额56.7亿元。

5.物流布局持续完善。一是 谋划推进物流城建设,收集招商线索项目64个,其中民天国际物流中心、正祥物流园等6个项目已动工,永辉创鸿项目、京东项目、新希望鲜生活冷链项目等6个项目落地跟踪。 二是 以物流园区提升工程包为抓手,加快丰大冷链、盛辉园中项目、永辉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8.523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6.5%。 三是 举办第十三届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化大会,500家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参会,100多家参会企业赴福州现代物流城考察。 四是 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新增推广物流标准化、加快冷链物流发展、全力推进物流城建设等条款,全面提升政策覆盖面、执行性、奖补标准。

6.会展行业逐步复苏。一是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全力做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推进五一车展、十一车展、渔博会、菌博会、美博会等社会化亲民展会举办。 二是 立足“会展+特色产业”新思路,创新办展机制,推动品牌打造,支持市场化举办数博会、跨交会等专业性展会,高水平推动东南会展高地建设。 三是 全市共举办规模以上(3万平方米以上)展览8场(全国工艺品交易会、跨交会、数字峰会、五一车展、5.18、6.18、渔博会、十一车展),并成功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2021国际龙奖IDA年会等国际性会议,会展竞争力指数跻身全国二十强。

(四)推进惠企利民

一是 多措并举服务企业。 建立局领导挂钩县(市)区服务帮扶机制,结合“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每月带队赴挂钩县(市)区开展走访帮扶工作,收集企业诉求困难和民生问题,及时协调指导解决难题。加大扶持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向企业、群众宣传讲解省、市各项优惠政策。2021年,全市共累计走访企业1559家次,发现企业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389个,提出帮扶措施和意见建议389条,其中服务重点企业265次,协调解决问题35项。创新政企互动方式,搭建并推广政企互动平台,利用互联网实现政企沟通零距离,推动了政府服务企业工作网络化、精细化、专业化,全市已有9000多家商务企业入库。 二是出台落实服务政策。 出台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促进会展业发展若干措施等10多项惠企惠民政策,涉及促消费、保民生等各项内容,最大程度惠及企业、群众,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群众水平。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放管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优势,积极推广网上办、掌上办和“一趟不用跑”,营造良好的服务企业氛围。目前,我局将办事事项精简为14个大项,均为一趟不用跑项目;2021年共办理671件审批事项,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四是持续为民办实事。 认真落实“菜篮子”保障工作,超额完成“储备活体生猪10.8万头”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148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市级副食品基地生产建设,建设完成10家“可参观、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基地,新增建设5座田头市场蔬菜低温处理设施;全力做好传统节日供应保障工作,全市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完善以定点屠宰环节和肉菜的批发、零售、消费环节以及产销对接核心企业追溯子系统为支撑,以追溯信息链条完整性管理为重点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全年累计上报中央平台数据量7596万条。 五是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双公示”、第三方信用产品及信用承诺应用正常有序,“福州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己建成并入驻政务云平台、接驳“e福州”,已有115家家政服务企业、8400多名家政服务员通过审核入驻平台,福州市民可在e福州平台线上预约,足不出户即可找到便捷、放心的家政服务。截至2021年年底,共举办40期培训班,2279名家政员参加福州市家政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线下培训,4500余名家政员通过线上学习家政相关课程。 六是落实事中事后监管。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全年共检查相关企业126家,出动执法人员354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300多份,检查结果全部在局门户网站公示,有效维护了我市商务流通市场良好环境。

(五)加强疫情防控

一是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网格化管理,做到包干到组、责任到组,督促经营方完善疫情防控制度,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落实密集场所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公共卫生和公共秩序维护等措施,指导督促经营方采取疏解限流、结算限距、无接触交易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 二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 持续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督查工作,制定并宣传消费者个人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卫生需知,在全市各销售进口冷链食品的场所显目位置张贴;要求属地商务部门会同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加强对市场流通的冷链食品进行日常抽检,对重点疫情国家及高中风险地区进口冷链食品进行重点检测,加大采样、检测的频次和密度,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确保来源可追溯。 三是加强口岸、码头疫情防控。 参与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专班工作,并抽调领导干部作为机场疫情防控突击队成员参与机场疫情防控工作,不定期赴港口、码头企业开展疫情防控现场督导,要求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做好疫情防控和口岸安全运行“两手抓”;积极协调市、县(区)两级政府及口岸办,督促江阴港、长乐机场、海盈码头、青州码头完成作业区防控设施整改工作。 四是加强物资储备和应急保供 。严格落实城区蔬菜副食品等生活物资储备调控工作,其中肉、禽、蛋按照城区15天供应量储备,肉类约5000吨、禽约2200吨、蛋约1650吨;海峡蔬菜批发市场、18家市级重点蔬菜基地以及永辉、朴朴等商超企业蔬菜库存约8500吨;协调组织永辉、朴朴、民天等重点企业落实生活物资包,日最多可提供约62.5万份,每份供3-5人食用,涵盖蔬菜、肉、蛋、米等品种;组织开展“保供应、保畅通、保民生”应急保供综合演练,检验各级各部门在紧急疫情情况下的防疫、生活应急物资处置能力和部门之间的联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各项物资应急保供能力。

(六)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坚持政治建设统领。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17项全年工作任务;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机关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拓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成果,机关4个支部均达到“达标创星”五星标准,机关第三支部被市直机关党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暨党史专题宣讲会;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党课、支部集中学习、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竞赛、主题党日活动、红色教育展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鼓浓学习氛围;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五促一保一防一控”等中心工作,推动商务工作持续发力。 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通过支部大会集中学习、“千军万马”宣讲活动、“两微一端”平台学习等形式,推动学习教育日常化;持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抓住传统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开展节前廉洁教育,发送廉政短信提醒330人次,组织观看廉政系列警示片12场476人次,局党建文化长廊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建品牌。 四是营造模范机关氛围。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委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荣誉称号;组建6个督导组深入城区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非星宾馆开展文明督导工作和禁限塑监督检查;召开全市商贸企业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提升会;开展慰问孤寡困难老人等4场党建共建活动,派出12批党员志愿者做好文明交通疏导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承办第二届福州市“1106全民光盘节”活动。

各县(市)区商务部门在这一年里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鼓楼区 东街口商圈在福建省级示范商圈2021年中期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得分位列全省6个参评商圈第一位; 台江区 实际到资指标全市第一,同时还了打造“上下杭·金银里”、苏宁广场、白马路万科里三个市级、区级夜色经济街区; 仓山区 开展商贸服务业扫楼摸排促纳统攻坚“120天”专项行动,扫楼摸底企业6549家,摸排出达到纳统标准的可纳统企业310家; 晋安区 打造晋安湖“三创园”,通过“以商引商”“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引进了IGG集团福州区域总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爱国者之星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 长乐区 四项指标均排名全市前三,为全市指标增长作出突出贡献,同时积极打造本土企业购销供应链平台,全年纳统销售额超800亿元; 福清市 招商考评全市第一,同时积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完成主辅分离企业12家,纳统6家,实现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 闽侯县 开设全市首个汽车产业链招商培训班,依托东南汽车城,通过培养人才撬动“链”式招商工作,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连江县 积极推动口岸扩大开放工作,黄岐港区扩大开放已通过市级、省级验收,正推动国家级验收; 闽清县 举办“梅好闽清”2021全闽乐购电商节,在激发全民消费热潮的同时,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罗源县 成立新能源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开展多轮对接洽谈和实地考察,为推动宁德时代罗源基地等项目落地提供近百项要素保障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认可批示; 永泰县 上线“农e邮”快递平台,实现永泰农产品“一元首重通全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高新区 引入海狮数智中心,利用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优质电商企业入驻,力争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标杆。此外,各县(市)区在推动疫情防控、加快商务经济发展繁荣方面都开展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是当下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外贸易方面:一是缺乏大项目支撑。 全省许多地市通过大项目引进,实现外贸高质量增长,如泉州市的两个市场采购试点,宁德市的宁德时代,龙岩市的紫金集团等。而我市当前缺乏大项目支持,除了传统企业自然增长外,主要依赖跨境电商,缺乏持续增长动力。 二是 部分原材料价格走高,挤压企业利润。 国外疫情带来订单回流叠加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涨,包装材料和海运成本大幅上升,钢材价格翻倍,中小微外贸企业利润下滑,面临较大困难。 三是 市属国企目前均未开展外贸业务 最高峰时年出口1700万美元的华榕集团也在2018年停止外贸业务,将国企培育为出口增量的目标尚需努力。 四是通路建设仍是制约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市缺少欧洲、澳洲等方向的全货运包机航线,美国方向航线数量也不足,本市及周边的跨境电商货源仍存在外流至其他口岸出口的现象。

2.社零工作方面: 一是缺少增量项目。 我市社零前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近年来增速逐渐下滑,除了基数增大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鲜血液”不足,2021年因统计核查和经营不善导致批量企业退库后,缺少大的新增企业和项目补充,造成入不敷出。 二是本地市场接近饱和。 近年来,我市市场消费不断繁荣,加上近两年发放各类消费券促进消费,导致本地市场已接近饱和,“促消费”活动虽然带来了不少人气,但是对社零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需要“走出去”向市外、省外发展新市场、开拓新领域,更好地拉动社零增长。

3.实际利用外资方面:一是重大到资项目储备不足。 受规划及用地指标控制、产业配套等因素影响,外资招商产业项目落地偏少,到资后劲乏力;受国际疫情及国际形势影响,线下招商活动规模缩小,境外、省外投资者来榕洽商受限,外资招商资源及渠道不足。 二是引进外资项目产业结构不平衡。 2021年,全市外资到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地产、总部大楼、酒店、物业管理、新零售等领域,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业链配套等产业的项目偏少,企业到资倾向于“一锤子买卖”,缺乏持续到资的后劲和延续性。

4.电子商务方面:一是缺乏大型综合电商平台与龙头企业。 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总体呈现出“综合电商平台构建规模不大、垂直电商平台影响范围较小、电商产业水平较低”等现状,各行业、企业电商运营与竞争能力普遍不强,有影响力的电商领军企业及行业龙头较少,难以带动产业链提升。 二是电商人才依然缺乏。 我市缺少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商方面的专业人才、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与高端运作团队,导致许多已运营多年的电子商务平台难以实现战略突破和跨越提升。

四、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全市商务系统要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认真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做大做优做强省会,高标准推进现代化国际城市和福州都市圈建设,重点建设六个现代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实现商务工作新进展、激发未来发展新动力、展现干部队伍新面貌,在全市当龙头、走前列、作示范。要全面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用活用好招商体制改革成果,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抓招商上项目热潮;要着力提升开发区能级水平,使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要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持续优化外贸产业结构;要持续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布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要继续深入推进商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做好市场应急保供、防控督导检查等工作,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我市商务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2年,全市商务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实现全年实际到资增长3%、外贸出口增长8%、社零总额增长9%、三产增加值增长9%,为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多做贡献;按照既定目标,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等“三化”工作机制,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具体而言,主要是以 招商引资、开放流通、专项行动、增效提质、营商环境、党建服务 六大工程为抓手,实现六个“新”。

(一)实施招商引资工程,赋予商务经济“新”动能

项目是经济工作和各项指标增长的基础,要发展经济,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招商工作:

1.抓产业链招商 一是实施地图招商。 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975家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压实“1+3”产业链招商工作体系,以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为主攻方向,依托“链长制”分链条、分行业组织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突出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将强链延链补链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盯紧重点目标。 着力念好龙头企业“扶引”经,用好用活产业链招商图谱,联合链主企业,盯紧中国软件、联合光电、东方电气等135家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抓实宝武碳业碳纤维、福米第三代半导体、中交海上风电等多个已生成的产业链重大项目,全年完成468个重点招商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高精尖项目和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整体跃升。

2.抓机制优化 一是优化招商机制。 全面梳理可用于招商的土地、楼宇资源,明确产业导向,针对性制定招商政策,推动招商载体、产业导向、配套政策“三位一体”运作模式进一步定型,全面提升招商精准水平;发挥招商市场化机制作用,推动市属国有基金参投重大招商项目,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为招商工作注入新活力。 二是完善考评机制。 紧扣“项目攻坚落实年”主题,继续强化招商效益导向,抓住招商项目纳税和纳统等两个关键点,着重考核工业及建筑业产值、固投、商贸服务业营业(销售)收入、外资实际到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五类型项目效益数据,科学设计招商工作方案,合理安排招商活动,强化现场督查,推动招商数量向招商质量跃升。 三是搭建院士招商工作机制。 深入落实“科创走廊”建设部署,以打造“闽都院士村”为切入点,联合市委人才办、市科协建立43名榕籍院士招商工作机制,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实际需要和重点招商项目技术攻关需要出发,做深做细院士对接服务,力争形成一批合作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招商项目落地。

3.抓水平提升。一是建立合作渠道 。与中信建投、中金、兴业证券、长城战略、德勤等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分产业开展招商业务培训,建立重大项目落地咨询机制,推行“机构开单、联合招商”的招商模式,及时捕捉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引入一批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 二是强化招商队伍培训。 不定期召开招商业务知识讲座,加强对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招商专业化队伍,提升招商专业水平。

4.抓项目服务。 一是 抓好数字峰会、海交会、投促大会、投洽会等重大经贸交流活动的成果运用,盯紧黏牢签约重点项目的转化提升,提升项目推进各环节的配套保障服务,专人跟进、贴近服务,实现招商全过程无缝对接,推动一批签约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增强外资发展后劲。 二是 深入县(市)区开展促到资活动,建立项目台帐,对照目标要求,筑牢项目支撑;走访发展较好的、含未分配利润较多的在榕龙头外资企业,深入对接企业投资计划,引导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宣传政策鼓励再投资。 三是 指导县(市)区用足用好省、市利用外资资金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外资企业跟踪服务,加强走访服务频率,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提供贴心服务,激发企业早到资、快开工、多贡献。 四是 重点关注年度所在辖区出让土地计划,挖掘项目线索,主动靠前服务,指导业主设立外资公司,开启公司注册登记手续一条龙服务,协调业主使用外资缴交土地款,进行项目开发建设。

(二)实施开放流通工程,激活内外循环“新”动力

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活”起来,以对外开放激发经济活力、以对内流通引导商贸活动,内外双循环,互相促进,才能让商务经济更加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推动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一是 通过打通通路建设,缓解当前外贸企业货物出口物流难题,拓展我市对外物流通道,集聚周边货源从我市集中出口,力争年内开通中欧班列。 二是 指导外贸企业用好RCEP红利,在关税减让、原产地累计、通关、物流、汇率避险、信保、融资、退税等方面加强服务,推动我市对RCEP国家进出口,特别是对日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是 加强外贸招商培引,积极谋划招商项目、增量项目、贸易回归项目等,深入挖掘数据回归、外综服平台、集采原料出口等各类新增长点,逐个落实重大项目线索,如艾尔姆风叶出口、爱弛新能源车出口正威电子、坤彩集团等潜在合作项目。 四是 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争取国家进口贴息资金支持,用好用足省级进口贴息资金,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进博会平台作用,展示福州品牌元素并积极开展招商推介,确保成交额继续稳居全省前列。 五是 重点引导城投集团(城投供应链)、国投集团、金控集团等市属国企开展外贸业务,成为具备较强揽货能力、提供优质供应链服务的综合平台型企业。 六是 持续深入对接园区、重点企业,加强“三外联动”,依托“引进来”更好地“走出去”,挖掘策划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外贸龙头企业。

2.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 一是 依托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电商产业园,培育打造要素集聚、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创新试验区,力争跨境电商本地口岸出口、市场采购出口分别突破50亿元、80亿元,分别增长15%、30%以上。 二是 推动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对接国际电商平台发展跨境新零售业务;深入挖掘全球优秀闽商资源,复制推广海丝跨境新零售产业园“平台+仓储+物流”三位一体的全球跨境新零售贸易模式,建设全球化互联网新零售平台,早日实现“四个100”的目标,打造外贸创新发展的福州品牌。 三是 发挥好多区叠加和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等独特优势,加快“一带一路”海外仓布局建设,积极构建福州经台湾至全球的电商通道,大力发展特色突显的“海丝电商”和“海峡电商”品牌,力争全年对台跨境电商出口达到30亿元以上。 四是 以晋安茶叶批发市场为依托,建设我市茶产业和家具工艺品市场,培育市场采购载体,尽快促成条件成熟,争取获批国家试点。 五是 继续办好第二届春季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数字平台和数据中心,用好跨交会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丰富“无形资产”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推动流量带动产量。 六是 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各环节领军企业,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平台型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行业综合服务水准,支持跨境电商监管点加大智能化建设投入,构筑更具活力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环境。

3.引导开拓国际市场。 一是 鼓励支持企业拓展境外投资合作,充分发挥我市闽籍企业家及海外商协会众多的资源优势,宣传展示对外投资典型企业案例,结合运用RCEP规则,引导和带动昇兴、佳和能源、中国武夷等一批实力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发展,挖掘对外投资合作潜力,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二是 动态跟踪我市现有纳入商务部统计的华锦矿业等7家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情况,积极支持我市宏东公司、宏龙公司、春申公司等优势产能企业抱团“走出去”开展境外经贸园区投资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境外经贸园区建设数量和质量。 三是 加快建设中印尼“两国双园”,推动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泊位开放开发、改造升级;加速丰大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元洪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高温库、交易市场)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打造食品食材集散交易中心;联手顺丰、海丰、厦航共同构建大宗食品食材进出口集散物流大通道,推进印尼主要港区直航福州港、印尼-福州空运专线,计划今年开通印尼-福州港江阴港区首航。

4.推进园区改革创新。一是 继续落实省、市关于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积极推进园区整合优化和二、三产融合发展,考核园区商贸服务业指标,争取2022年全市园区招引培育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40家以上,其中供应链(或主辅分离)限上商贸企业不少于20家,力争2022年全市园区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二是 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和绩效提升,以海关总署绩效发展评估结果为抓手,对标先进,进一步提升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运行管理水平,提高发展绩效评估名次,全力申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 三是 推动环下屿岛扩大开放批复及新一轮临时开放工作,推进华润建材码头、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2#码头对外开放省级验收工作。

5.多元融合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一是 立足福州都市圈建设,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培育建设具有“海丝”特色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力争“十四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是 持续利用春节、五一、国庆等传统节假日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促消费活动,鼓励我市商家积极参与,持续打造“惠聚榕城”促消费活动品牌,促进消费市场和消费方式创新提质,加快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三是 加快推动“数智云商平台”建设,力争2022年上半年上线启用,依托重点商圈、步行街打造实体商业数字化场景,将商圈及商户促销、预约、外卖、停车等资源及服务整合至线上平台,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商业数字化及便利化程度,实现城市商圈高质量发展。 四是 坚持抓全国销售与促本地消费相结合,结合直播带货等电商新业态发展需求,鼓励平台、企业与院校联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电商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市短视频直播带货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我市青年积极投身电商行业,繁荣我市直播经济、网红经济,促进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使福州产品卖全省、卖全国,扩大市场覆盖面。 五是 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宣传应用,持续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各项任务,2022年计划打造15个以上试点社区,进一步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示范引领作用。 六是 健全闽菜标准体系,支持闽菜餐饮企业连锁化经营发展,启动建设中国闽菜博物馆,力争2022年一季度完成并发布我市“美食地图”。 七是 依托永辉、1233打造平台,成立联盟,发展闽菜预制菜产业。

(三)实施专项行动工程,展现跨越发展“新”动作

要持续深入落实市委九大专项行动,全面做好东南会展高地、“菜篮子”工程、创新开放新高地等工作。

1.探索创新,深入打造东南会展高地。 建立会展数据统计监测分析体系。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发展新兴展览业态,力争2022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实现展会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的目标,比增20%以上,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进一步巩固,以会展经济拉动流通、消费。 一是巩固并谋划新创本土展会。 继续保障和支持举办车展、数博会、跨交会、安防展、预制菜展、宠物展、茶业展等本土展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谋划新创本土展会,新培育“中国国际航海装备博览会”等2-3场全国性本土展会,推动妇女用品展、养老展和东南(福州)食品餐饮博览会成功创办,力争举办16条产业链相关的特色展会7场以上。 二是优化会展营商环境。 执行《福州市关于疫情期间支持举办会展活动的若干措施》,给予主(承)办方资金支持,加快展会审批速度,要求场馆方不得收取展会防疫用地的费用,且不得为主(承)办方以任何名义指定防疫、安保、广告等执行单位,提振企业办展信心。 三是 大力引进国家级展会。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及知名展会组委会的联系对接,利用各种资源、渠道申办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年会等16场国家级大型品牌展会和会议,力争新引进1-2场国家级巡回展会来榕举办。

2.保供稳价,持续建设“菜篮子”工程。 紧紧围绕“菜篮子”工程项目指挥部2022年工作部署,推动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推进市级副食品基地建设工作。 2022年计划扶持蔬菜基地在“春淡”“秋淡”期间种植叶类菜1200亩以上,建设3座以上田头市场低温处理设施;扶持蛋、禽基地生产,年产蛋品2000万公斤、肉禽30万头、羊1000头以上。 二是继续做好猪肉储备工作。 2022年继续储备活体生猪10.8万头,完成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根据市政府或发改部门要求,适时进行冻猪肉储备。 三是加快建设基地直销体系。 大力发展“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基地经济、信息、技术等优势作用,把分散的生产农户以合约形式连接起来,使基地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四是巩固提升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继续巩固提升“可参观、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菜篮子”示范基地,为打造以琅岐为中心,闽侯、闽清、永泰、长乐、福清等多区域果蔬生产供给基地打下坚实基础;以“菜篮子”工程项目指挥部名义对完成示范基地建设任务的企业颁发“示范基地”牌匾;根据2022年预算资金情况,在安排2022年“菜篮子”补助资金时,尽量对示范基地进行倾斜。

3.紧盯目标,不断构建创新开放新高地。 牵头做好构建创新开放新高地项目指挥部相关工作,依托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优质外向型项目建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是落实海丝引领专项工作。 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战略支点城市为引领,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积极对接RCEP,加快中印尼“两国双园”等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务实合作。办好第五届海丝博览会暨第二十四届海交会、第八届海丝国际旅游节等重要活动。 二是探索自贸区创新工作。 推出30项以上首创性举措,争取形成1-2个系统集成的全国典型案例;支持海峡基金港建设“基金云”平台;加速“关银一KEY通”项目实施,建设海峡两岸物联网产业创新创业协同服务平台,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支持综保区项目建设。 三是开展国际交流工作。 积极开展友城工作,新建立1对国际友城关系,新签约1对意向友城,开展5次“云交流”,举办第二届国际友城文化节和首届丝路国家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积极推进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建设,视情举办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员大会及成立5周年纪念活动,召开委员会第八次专业会议和海洋专题线上研讨活动。 四是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工作。 发挥招商平台作用,吸引、谋划一批境内外投资者、招商项目对接洽谈,推动一批外资项目签约转化提升。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市场采购,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进口岸开放工作。积极推动综保区和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我市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劳务市场。

(四)实施增效提质工程,使服务业实现“新”发展

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整合资源、增效提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力争“十四五”末期服务业增加值破万亿,占GDP比重达60%以上;力争2022年全市百亿级服务业企业达到10家以上,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1.打造服务业特色集聚区。 拓展提升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做大服务业规模,每个县(市)区在2022年打造1个以上服务业特色集聚区。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或楼宇资源优势,以现有产业园区或新建集聚区作为主要载体,围绕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打造综合性或专业性服务业楼宇、园区,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促进服务业企业落地,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力争全市新增服务业楼宇、园区面积不少于50万㎡。

2.推动物流与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链体系建设。一是 发挥国有企业规模优势、融资优势、渠道优势,聚焦我市优势产业、百亿园区核心企业,推动国有企业参与供应链建设,开展供应链综合服务;对标厦门,探索创新国企供应链运作机制,做强国有企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 发挥试点先行先试引导作用,以纺织化纤、冶金建材龙头企业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推进主辅分离,持续培育做强产业链内购销供应链体量,力争冶金钢贸类供应链平台新增纳统额达到1000亿元。 三是 支持大型商超、连锁零售等流通企业整合升级现有销售、采购、仓储、物流等信息系统,打造供应链采购协同平台。 四是 各县(市)区选取本地特色优势企业,通过专项扶引、“一企一议”等方式,积极对接运作成熟、经验丰富的供应链管理团队,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购销供应链试点,力争每个县(市)区有1家以上试点企业实现申报纳统,确保工业企业购销供应链试点新增纳统额不少于300亿元。 五是 通过开展“数字驱动 两链融合”系列活动策划,与工信、数字、科技等部门协调合作,探讨工业产业链与购销供应链融合发展路径、机制,总结提供一批可推广应用的发展经验。 六是 持续壮大一批龙头平台企业,推进一批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取得成效,包括长乐冶金钢贸平台,马尾正威供应链,京东亚洲一号、京东数科零售,榕滴、车福通、中民油、G7等能源销售平台。

3.做大做强福州现代物流业。一是 积极对接中国物流集团、京东、顺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瞄准龙头企业招商,全力做好落地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建设;推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配合市发改委做好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申报工作。 二是 推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域物流,从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进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疫情防控联动和创新联合招商机制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共建福州都市圈物流产业。 三是 宣传实施《福州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扶持培育一批示范性项目,用好省级冷链物流专项资金扶持冷库项目建设。 四是 开展“降低福州区域物流成本”课题调研,瞄准我市痛点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降低我市物流成本,促进我市快递物流业集聚发展。

4.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及服务外包产业。一是 对照先进城市相关政策,结合实际研究修订我市相关扶持政策,扶持现有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企业继续加快发展;主动上门招引,争取引进1-2家电商、服务外包企业在福州市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或配送基地。 二是 支持县(市)区建设福州软件园、福州数字内容产业基地等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园,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改建或建设电子商务楼宇;引进、培育专业化的园区运营企业,完善创新园区公共服务,吸引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等入驻,形成资源集约、共享合作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发展生态圈。 三是 鼓励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用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建立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研究与培训基地。

5.持续开展社零稳增长工作。一是 跟踪分析库内企业发展情况,加强监测指导,提前梳理研究,开展走访帮扶,确保重点企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点以上。 二是 定期跟踪推进一批重点商贸落地项目,千方百计挖掘月度增量项目的贡献度。 三是 市、县、乡、镇、街联动,大中小企业全覆盖,力争限上企业负增长面压缩至20%内。 四是 统筹谋划好限上小微商贸业企业帮扶工作,力争限上小微企业零售额增速保持稳定发展水平。

6.开展商贸项目创新纳统攻坚工作。 积极应对商贸流通领域业态发展,探索商贸领域创新纳统路径,挖掘全市商贸业指标增长潜力,力争各县(市)区2022年每季度均实现1类试点企业纳统,全市每季度不少于8个纳统攻坚项目实现纳统。 一是 围绕 直播经济 业态,摸排辖区内电商直播、生产基地+工厂+直播等企业,鼓励企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指导企业做好统计台账,推动直播经济企业纳统。 二是 围绕辖区内 专业批发市场 纳统主体、凭证和路径等进行研究探讨,推动建立市场统一结算模式,指导商户做好统计台账等资料收集,开展专业批发市场纳统试点。 三是 围绕辖区内 商业综合体 开展走访调研工作,采集商业综合体内商户类别、经营及纳统情况等数据,摸清商业综合体内商户的达限纳统情况,在推动达限商户应统尽统的同时,探索零散商户整体打包纳统的路径。 四是 围绕辖区内大中型工业企业,推动开展 购销供应链 工作,通过“贸易+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模式,进一步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加快培育发展本土工业企业购销供应链体系,做大购销供应链体系规模。 五是 谋划实施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企业提升计划,培育商贸服务业发展新增长点,每年新增规上限上企业1000家以上,净增500家以上。

(五)实施营商环境工程,刷新政务服务“新”速度

要进一步巩固提升近年来简政放权、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持续优化服务、自加压力,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以政务服务提速带动商务经济发展增效。

1.持续深入简政放权。一是 结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探索扩大实施告知承诺制的事项。对于国家持续放宽市场准入,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服务事项,继续精简申报材料、简化办理流程,并探索实施告知承诺制; 二是 推动管理重点由准入前审批转向准入后管理,加快商务主管部门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进一步清理权力清单,对于目前审批审核事项做到能简则简、能放则放,力求最大限度下放基层、方便企业; 三是 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办理环节、压缩办件时限、提高审批效率。

2.持续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一是 稳步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一体化改革,进一步简化单证、优化流程,巩固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成效,力争整体通关时长不反弹,稳住现有排名。 二是 及时兑现奖励政策,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奖励政策兑现工作。 三是 开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海关)评价体系测评工作,并制定新一轮评价体系方案,加强关地联合,共同助力福州口岸及外贸壮大发展。 四是 加强协同合作,联合口岸查验单位,并依托港口、货代、船代方面协会及机构,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充分掌握通关便利措施。

(六)实施党建服务工程,以新思想引领“新”发展

2022年,全市商务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聚焦聚力中心工作,着力提升党建服务大局水平,做到“讲政治、强作风、树品牌”,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当作教育党员的重要政治任务。一是 加强学习教育,制定学习方案,安排各党组织专题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由局党组书记给全体机关及局属单位党员干部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党课,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学习宣讲。 二是 运用“学习强国”“党建超市”等数字媒介开展网上学习,树立学习标兵,利用媒体推介宣传先进做法,切实把商务系统全体党员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上来。

2.加强政治引领,推进模范机关建设。一是 以政治建设为主线铸牢忠党根基,以风清气正为导向践行从严主基调,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引领模范机关建设,努力将商务机关建设成为市直机关创建模范机关的先进单位和标兵单位。 二是 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 三是 推进系统各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引导基层党组织主动融入福州市党建示范带建设。 四是 落实习近平同志来闽考察时关于“菜篮子”建设的指示,打造“福州商务——菜篮子”新思想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成立筹备小组紧抓落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福州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3.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的作用。一是 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好用好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运用“三微一端”助推党建宣传。 二是 抓好系统各党组织的学习教育工作,使全体党员干部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 三是 根据中央、省、市委最新学习部署,制定支部学习活动计划,对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有效促进广大党员在走深走实走心上下功夫,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摘编,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 四是 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和各种活动,通过学习《习近平在福建》和开展“千军万马”宣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思想的理论原点、实践起点。 五是 组织党员到党员政治生活馆和廉政文化馆等教育阵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

4.凝聚奋进力量,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是 以创建“文明单位”、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切实抓好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二是 全面加强创建机关文明单位活动,深化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主动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21年版)市商务系统任务的分解工作,指导督促商场、超市、农贸批发市场、非星级宾馆等公共场所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三是 带动商务行业两新组织积极创建文明单位,营造精神文明建设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活动。 四是 继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细,结合“近邻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共建社区开展“十个一”共建文明活动。 五是 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垃圾分类、文明交通等“文明市民、机关带头”系列教育实践行动。

5.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 持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抓好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 二是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查摆形式主题官僚主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四风”隐形变异问题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 三是 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纠治存在的“四风”突出问题。 四是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抓住传统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加强对“四风”问题的防范。

6.加强队伍建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面对新形势、新考验、新要求,以“转作风、强本领、促执行”为目标,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专项行动,着力破解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本领不过硬、工作执行力不强等问题,确保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成效,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推动商务工作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打造干劲足、敢攻坚的干部队伍。 响应“强省会”的工作号召,树立排头兵意识,主动走前列、当表率、作贡献。 发扬奋斗精神, 做到能打硬仗、敢涉险滩,不仅能够争先进位、力争上游,还要做到顾全大局、自加压力;不仅敢于横向比,还要敢于纵向比;不仅敢于和高的比,还要敢于和强的比。 发扬担当精神, 只要是符合上级要求、基层实际、群众利益和有利于发展的工作,就要做到当断则断、担当负责,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发扬奉献精神, 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安心。 二是打造思路活、善创新的干部队伍。 在“又快又好”地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认真领会上级决策部署,深入思考如何把工作更周到、更深入地落实到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摒弃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找“惯例”、抄“作业”、等“纪要”的惯性思维,做到先行先试、敢闯敢冒,以创新的思维、开拓的意识,不断寻求新突破、激发新活力,在工作中持续展现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是打造作风实、服务优的干部队伍。 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等“三化”工作机制,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踏踏实实的作风,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以最务实的办法、最实在的成果,体现新一代商务干部的素质和风采。主要做到四个“实”: 目标要实 ,制定工作计划不脱离实际、不好高骛远; 措施要实 ,围绕工作目标研究制定具体工作举措,不仅要叫得响、抓得住,还要落得实、落得下; 行动要实 ,做到抓具体、具体抓,不放没有实际效果的空炮; 成效要实 ,拿出手的成绩单经得起检验,不弄虚作假、添油加醋。

同时,持续做好服务企业、服务民生工作,梳理近几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做到宣传到位、服务上门、坚决兑现;继续坚持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两条腿走路工作法、卷地毯工作法、“一企一议”工作法等好的工作方法,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