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原标题:第二语言教学实验常见的设计类型

实验设计时最重要的是注意下面两个原则:(1)对照的原则,即均衡可比的原则。首先要保持组间一致性,包括观测对象、实验条件、操作或观测方法、时间选择等要保持一致,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其次,组间人数要均衡,对照组的人数一般应与实验组相当。对照的主要作用是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从而确认处理因素的真实效应,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2)随机的原则。主要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随机分组使样本中每个个体分到各实验组的机会均等。随机化的意义在于使被抽取的实验对象能最好地代表其所来源的总体人群,并使各比较组间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比性。

由下面三个因素的不同安排方式,就构成了不同的实验设计。(1)被试——S;(2)实验处理——X;(3)因变量测量——O。

单组实验设计

只选取一组实验对象,没有控制组作为对照,通常是在自然的情况下,用单一实验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处理的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S(X→O)

对一组被试在没有前测的情况下实施实验处理,然后进行因变量的测量。例如,采用某种新的语言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效果研究。新的教学法是实验处理,测量的成绩为实验的效果——因变量,常用于先导研究。

2.单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S(O 1 →X→O 2

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前测,然后实施实验处理,再进行后测。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验的成绩来确定实验的效果。例如,互动反馈对语言形式学习的效果,先前测获得学生的语言表现成绩,再互动反馈处理,然后后测学生的语言表现。

3.单组相等时间序列设计

基本模式:S(O 1 →O 2 →O 3 →X→O 4 →O 5 →O 6

按一定时间间隔对一组被试进行一系列测验,而把实验处理安排在这一系列测验的某两个之间。实验的效果是通过比较实验处理前后各个测验结果的差异得到的。例如,对某一语法点教学处理前后的多次作文数据的比较。

4.单组多因子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S(O 1 →X 1 →O 2

(O 3 →X 2 →O 4

以单组受试为对象,施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每一种实验处理均进行前、后测。例如,在一个班级进行甲、乙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通过两种方法的前后测验成绩得出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再对比哪一种效果更好。

不等组实验设计

不等组实验设计一般属于准实验设计,通常立足于现实的教育教学情境,非随机地选择分组试验对象,但对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实验设计。不等组设计通常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对象,两组实验对象的人数不必相等。

1.不等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S1(X→O 1

S2( O 2

通常是选择一个自然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自然班作为控制组,在只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后,测量两个班学生的成绩。

2.不等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S1(O 1 →X→O 2

S2(O 3 → →O 4

这一设计通常也是选择一个自然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自然班作为控制组,对两组实施前测,然后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再对两组进行后测,最后比较两组实验结果[(O 2 -O 1 )-(O 4 -O 3 )]。例如,对两个班的阅读成绩进行前测,然后对实验班进行阅读策略训练,控制班则否,再对两个班的阅读成绩进行后测,并比较两组结果。

3.不等组循环实验设计

不等组循环实验设计是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不完全相同的实验组,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将若干不同的自变量或同一自变量的若干不同水平,分期、轮流施加于各实验组,使因变量产生变化,然后分别对各个自变量引起的各种因变量的变化加以测量,并对总和加以对比分析,以判断哪一个自变量最有效。例如,采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反复交叉对两个班同学进行实验,以测定其对学习成绩是否具有不同的影响。基本形式如下:

(1)第一轮实验

实验一组:前测→实验处理甲→后测(效果甲1)

实验二组:前测→实验处理乙→后测(效果乙1)

S1(O 1 →X 1 →O 2

S2(O 3 →X 2 →O 4

(2)第二轮实验

实验一组:前测→实验处理乙→后测(效果乙2)

实验二组:前测→实验处理甲→后测(效果甲2)

S1(O 5 →X 2 →O 6

S2(O 7 →X 1 →O 8

(3)结果比较

(甲1+甲2)-(乙1+乙2)

等组实验设计

等组实验设计一般属于真实验设计,指随机地选择实验对象,并把他们随机地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的设计。这种设计不但通过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保证了被试的代表性,也对无关变量进行了有效控制,具有很好的内部和外部效度。

1.等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S1(X→O 1

RS2( O 2

这种设计的主要做法是:(1)随机选择被试,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RS1和RS 2 );(2)实验组(RS 1 )接受控制处理(X),控制组(RS 2 )无控制处理;(3)实验处理后两组都接受后测(O 1 和O 2 );(4)比较两组实验结果。例如,研究弹出式电子词典对在线新闻阅读伴随性词汇学习的影响。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将被试分为两个组,实验组使用弹出式电子词典在线阅读新闻,对照组不使用,然后测试两组新闻阅读中出现的生词的成绩并进行比较。

2.等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S1(O 1 →X→O 2

RS2(O 3 → →O 4

这一设计与等组后测设计相比,不同之处是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O 1 和O 3 );其与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相比,不同之处是随机选择被试和随机分组,并且对无关变量进行了很好的控制,是一种最常用的真实验设计。例如,研究纠错对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影响。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对两组被试使用汉语趋向补语进行前测,根据前测中出现的错误对实验组进行纠错,控制组不作任何处理,然后再对两组被试使用汉语趋向补语进行后测并比较两组的成绩。

这种研究设计也可以扩展为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因子的比较研究。例如,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处理的因素为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方法分别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然后对两组后测值减去前测值进行比较。

基本模式:

RS 1 (O 1 →X 1 →O 2

RS2(O 3 →X 2 →O 4

结果比较:(O 2 -O 1 )-(O 4 -O 3

3.等组多重处理设计

基本模式:

RS1(O 1 →X 1 →O 2

RS2(O 3 →X 2 →O 4

RS3(O 5 →X 3 →O 6

RS4(O 7 →X 4 →O 8

等组多重处理设计是等组前后测设计的扩展,是在需要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实验处理时常采用的一种实验设计,其方法是随机选取被试并将被试随机分成与实验处理个数相同的组,对每个组的被试实施一种实验处理,然后比较各组实验结果。例如,同时比较研究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就可以采用这种实验设计。由于这种设计是随机选择被试和随机分组,因此,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可以同时比较几种不同的实验处理,提高实验研究的效率,但局限性是可能产生前后测之间的交互作用。

4.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

RS1(O 1 →X→O 2

RS2(O 3 → →O 4

RS3( X→O 5

RS4( O 6

该设计是由所罗门于1949年提出的一种具有两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的随机选择设计,是为了有效解决前后测设计的交互作用和只有后测设计的局限性而设计的。其中,只有两个组接受前测,另两个组无。实验处理后,四个组均接受后测。可以检验下列四种前后测平均数的差异:

(1)第一组前后测平均数的差异(O 2 -O 1

(2)第一组和第二组后测平均数的差异(O 2 -O 4

(3)第三组和第四组后侧平均数的差异(O 5 -O 6

(4)第一组前测平均数、第二组前测平均数分别与第三组后测平均数的差异(O 5 -O 1 或O 5 -O 3

所罗门四组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各种因素,是最严谨控制的实验设计之一,但由于需要选择四个组,样本数较大,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在一般的研究中,其应用并不广泛。

选自《 应用语言学实证研究方法与量化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