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文学成就在中国志怪小说中首屈一指。蒲松龄先生创造了一个鬼妖幽冥的世界,以波诡奇绝的想象和充满诗意的语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四大名著相比,《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却不失精炼,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饱满,情节一波三折,建构完整,这使得其多次被搬上大屏幕。
近期,由韩栋、张予曦、王艺瞳主演的电影《美人皮》上映,11个小时破千万点击量,掀起了一批聊斋IP解读热。
《聊斋志异》改编的影视作品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只一部《倩女幽魂》就足以深入人心了,对于80、90后的人来说,还有一部电影《画皮》也不得不说,其恐怖程度在当时算是少有的影片。如今的《美人皮》虽然不是画皮,但却有着换皮的桥段,它与《画皮》一样,都是在讲述爱情与皮囊的关系。
《美人皮》改编自《聊斋志异·连城》篇,其故事是讲了一个叫乔俊昱的书生一次偶然间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妖,后来猫妖幻化成人形,在与书生的相处中慢慢喜欢上了他,而书生喜欢的是连城,三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恋的关系,之后猫妖换皮夺爱,最终也没能如愿,在书生殒命之时,猫妖舍弃了自己修炼千年的精元救了书生,成全了他与连城的爱情。
接下来,我将以《美人皮》为例,从电影主题的表达、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电影独特的艺术特色三个方面来解读聊斋系列IP的共性。
一、影视作品改编的主题
1.以幻笔写爱情,展现感人肺腑的挚爱之情
(1)无关皮囊的纯情之爱,超越生死的知己之情
电影的女主人公是张予曦饰演的连城,一次,知府的儿子王化成在街上为难连城,此时猫妖和乔生正好碰见出手相救,又因猫妖所附的人体实为连城的表姐宾娘,连城把宾娘带回家中,乔生与宾娘随连城一同来到了连城家。
在这里,乔生偶然间发现连城所绣之图正是自己所画之作,情动之下,他为绣图赋诗一首,并将连城视为自己的知己。与此同时,连城也不胜自喜,因为她举办诗词绢绣大会的目的便是为了找到那幅画作的主人。
但连城父亲嫌弃乔生太穷,不肯把女儿嫁给他,想让连城嫁给知府的儿子王化成,连城被逼的突生怪病,捉妖师开了一剂药方,要用男子胸前一钱肉做药引。乔生知道后二话不说就割肉,只要能救连城,即便是自己的性命也可舍弃,何况区区的一钱肉。
电影在改编的同时尊重了原著,保留了蒲松龄先生对连城与乔生爱情的“知己之爱”的描写,正如剧中乔生所言:“情爱皆由心起,一往而深。”这种“知己之爱”在蒲松龄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例如电影《宦娘》也是重点讲男女主人公之间琴瑟和鸣、“情不以淫”的知己之情,一种真正的精神之爱。
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主题一直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发光发热,自两千多年的《诗经》开始,后又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殉情,李千金与裴少俊的墙头马上初心暗许,卓文君勇敢追爱,一个个的美好的爱情故事通过文学作品加以升华。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而这种爱情更是一种崭新的知己之爱,它不是一见钟情,更不是见色起意,而是一种精神与灵魂的相爱。正如电影中乔生的爱情宣言:“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
(2)情之于妖,就是一把无柄的利刃,但“我”还是要誓死追寻
王艺瞳饰演的猫妖宾娘因为乔生救了自己,又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之中,她逐渐的爱上了乔生,但无奈乔生喜欢连城。
宾娘不明白,人类不是讲先来后到吗,是她先认识了乔生,爱上乔生,并跟随着乔生,所以她才应该是那个站在乔生身边的人,她坚信乔生喜欢的是连城的容貌,她觉得自己要想得到乔生的爱,就要有连城的容貌。
于是在连城新婚之夜,宾娘利用连城的信任,用换脸之术得到了连城的容貌,但最终,连城还是与乔生相认。
在捉妖师与宾娘搏斗的过程中,乔生被王化成刺死,宾娘被两人的真挚爱情所感动,取出自己修炼千年的精元救了乔生与连城,而自己现出原形,再无修炼的可能。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多为狐鬼花妖所幻,她们的特性是人性和物性的结合体,言行率真、敢爱敢恨。比如在剧版《小翠》中,小翠作为一只狐狸,为了报恩和痴傻的元丰拜堂成亲,两人历经重重磨难,最后元丰变成了正常人,和小翠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美人皮》中加入了猫妖这一元素,猫妖为了得到自己的心爱之人宁愿顶着别人的皮相,爱的热烈而卑微,但最后,猫妖也懂得了真正的爱情。猫妖的母亲临死之前对她说:“莫要贪图世间的情感,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动了真情”,可是她还是动情了,对一个凡人动情了。爱上乔公子,她无悔,为救乔公子,她舍弃精元,重返原形,亦无憾。
宾娘为了得到乔生虽使过手段,但他对乔生却是真心爱慕,她可以为了乔生舍弃自己的修行,这种爱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也可称作一种无私奉献的爱。
2.巧选人物情感,突出女性意识的觉醒
(1)情爱贵在知己之心,女性自由婚恋观的觉醒
在中国古代,女性在婚姻上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种媒妁之言是建立在财富和门第上的,夫妻双方根本没有过多的交流,没有相知、相识、相爱的过程,女性只能被动的接受父母给她们安排的婚姻。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女性受到的教育就让人没有主动精神,习俗则是更让她们雪上加霜。
蒲松龄先生正是看到了女性可悲的命运,他认为自由婚恋是极好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创造了许多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角色。
《美人皮》中连城父亲嫌乔生太穷,不愿把女儿嫁给他,有心攀附权贵,刚好连王家上门提亲了,史孝廉自是喜不自胜,欣然答应了,连城爹自认为有钱有势的婚姻是为连城好,却没有想到反倒害的连城大病一场。
连城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答应与宾娘交换皮囊,她先是不顾门户之见,将乔生视为知己,后又决定换皮与乔生私奔,可见她在追求爱情上是有极大的自主性的。
这种女性敢于追爱的自主婚恋观在其他聊斋电影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倩女幽魂》中聂小倩在遇到宁采臣之前,被树精姥姥控制,不得不诱惑有色心的男子,吸食其精血,为姥姥增加功力。在遇到宁采臣之后,他被宁采臣的高洁品质所吸引,与他相知相爱。在自主选择爱情的过程中,小倩开始有了反抗意识,违抗姥姥的命令,几度救宁采臣于危难之中。
由《聊斋志异》改编而来的影视剧,我们从中都能看到那些处于封建社会下的女性为自己的爱情而全力追求的精神,她们让大家知道女性也有自主恋爱、自由结婚的权力,女性自身的命运及爱情应该被自己掌控。
(2)追求精神独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首先是一部吃人史,尤其是吃女人的历史。”
《说文解字》中对“妇”的解释是:“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班昭《女诫》中写道:"“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在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妇”必须是“服”与"顺”的,女子只能恪守所谓的“本分”,且始终本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
但蒲松龄笔下的女子,工诗词,通音律,精刺绣,善歌舞,琴棋书画可谓是样样精通。正如连城,她之所以视乔生为知己,是因为他喜欢乔生的才华,欣赏他的诗话画。
她举办绢绣诗词大会的目的便是为了找到那个作画之人的,她对宾娘说:“本来想若是无此缘分,能寻得一个诗词相对、传情达意之人也是极好的。”可见连城本人的才华与见识当不凡,她不仅有着独立的爱情意识,更有着自主的自我意识、丰富的文化意识,这在古代来说,就如夜空中独特的流星,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在其他的聊斋改编的影视剧中,也不乏这种女性形象。如《辛十四娘》辛十四娘为了帮助自己的丈夫不惧世俗观念,堕入风尘。一次她遇到微服私访的皇帝,利用歌舞表演的机会陈情皇帝,为丈夫洗刷冤屈。可丈夫听信流言,疏离辛十四娘,她不忍丈夫对自己的漠视,愤然离去,她独立的人格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无论是连城还是辛十四娘,她们都有独立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会为之而努力,封建社会的行为准则并没有困住她们的自由思想,她们将封建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向我们形象的展现了出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对我们女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影视改编的人物形象
1、性格饱满,具有“人情味儿”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多是正面的女性形象,在影视剧的改编之中,也主要是以女性的正面品格而展开的,不同的是,会在原来的特征上增加一些新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充满人情味儿。
电影中连城是一个向往美好爱情的女子,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而猫妖在前期虽然心生嫉妒,用计与连城换皮夺爱,但最后却被乔生与连城的爱情所感化,牺牲自己成全了他二人的爱情。无论是连城还是宾娘,她们都能为了爱情付出生命。
《美人皮》除了连城和宾娘之外,还有一个年轻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捉妖师的妹妹。捉妖师不满妹妹和猫妖相爱,逼着妹妹杀了她心爱之人,可妹妹下不去手,又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哥哥杀害自己所爱之人,她宁愿抱着自己所爱之人跳崖而亡。
捉妖师的妹妹在爱情与亲情两难之间又该如何选择,她不能违背哥哥和父母亲的捉妖师的身份,也不能杀了自己所爱之人,她只能陪着自己心爱之人一同赴死。
在电影《辛十四娘》中,辛十四娘一出场就是一个白衣飘飘、仙气十足的女性形象。但她会为贫苦的百姓赠粥施药,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斩妖除恶,影响身边的人,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无私奉献的有烟火气息的狐妖形象。
聊斋系列IP中女性性格既是以原著的正直品格为基础,又赋予了人物更为丰富的性格特征,使其女性形象,尤其是花狐妖鬼更具有人情,让人忘记了她们是不同于人的异类。
2.立体生动、舍生忘死的书生形象
除了女性形象之外,《聊斋志异》中有关男性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也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书生形象。
自古文人多情,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长期受书本中爱情故事的熏陶,对爱情有美好的想象,他们虽然多情,但决不滥情。就像李商隐所说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聊斋》中的书生就是这样痴情的男人,这些痴情的书生,一旦爱上,就决不放弃。
乔生为了救连城,可以毫不犹豫地拿刀割肉做药引,在猫妖的多次诱惑之下,他始终没有动情,一介书生可以为了连城与王化成发生争执冲突,在我们看来乔生是一个为人正直,坚守爱情的男子。
在电影《倩女幽魂》中,宁采臣为了救小倩多次身赴险境,他用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小倩。蒲松龄笔下的这类书生立体生动,他们虽然出生贫寒,却待人诚恳,富有同情心。
三、电影改编的艺术特色
1、以诗为媒,民族元素的运用
中国向来被称为是诗的国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诗歌的价值在不断地被重新认识,其用途也在不断的扩展。在古代小说中,行文间穿插诗词是一个重要的传统,在小说中合理的运用诗词,不仅可以促进情节的发展,还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美人皮》中连城与乔生便是因为一首诗而相知,“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知锦非长枝,幸把回文感圣明。”乔生把连城比作成织女,赞扬了其高超的刺绣技艺,深深打动了连城。在后面的剧情中猫妖与连城换皮之后,连城也正是拿出乔生给她写的诗才使乔生认出了眼前的宾娘实为连城。
在明清时期,诗词被视为雅正文学的正宗,小说的创作者要想提高其作品品质,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文中引入诗词。蒲松龄先生热爱诗词,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诗词方面具有高超的造诣,他创作的诗词不乏名篇佳什。
在影视剧的改编中,编剧也往往会让原著中的诗词在影视剧情节中合理的运用,让诗词为媒人,在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在电影《倩女幽魂》中,宁采臣与聂小倩结缘同样是因为诗词,夜深人静,宁采臣循着琴声来到聂小倩居住之所,听她吟诵词,在她吟完诗后离去,宁采臣将此诗的信笺改动了二字,之后两人再次相遇,对诗词的共同爱好让他们渐渐熟识,推动了他们爱情故事的发展。
2、电影叙事中独特的空间营造
电影的主题影响着电影中空间的选择和叙事,电影里的画面总是存在于电影空间之中的,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的行走都需要在空间中进行,空间的独特性,让它可以在电影作品中处于支配的地位。《聊斋志异》常言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与剧情、主题贴合,其人物经常活动的空间一般也是现实生活中国的典型空间。
在《美人皮》中最常见的人物活动空间有三类,其一:家庭空间。衣食住行,日常起居,人们都是在家宅中进行的,连城的家电影中多次出现,围墙高立,布置古典,花枝繁茂,一个富足的封建小康家庭在我们眼中呈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连城与乔生的贫富悬殊。
其二,客栈。在古代社会,人们出行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客栈,我国古代社会的客栈,尤其是荒野之中的客栈,是最富有戏剧性的场所之一,是重要情节的发生地。
在《美人皮》中,猫妖被乔俊昱救了之后两人便来到了一间客栈,有一个细节刻画,当乔生说要一间房,猫妖突然停下正喝着的茶,她此时应稍稍有了一丝杀心,以为这个男子也不过是个好色之徒,可当乔俊昱说自己银两不够,只能让她住在房间里,自己睡在客栈的大堂时,猫妖才放下了戒心,意识到眼前的这个男子确实与众不同。
其三,荒屋。荒屋在聊斋电影中也经常出现,断壁残垣,人迹罕至的荒宅十分贴合聊斋的鬼怪妖魔的主题和人物。《美人皮》中猫妖化为人形后初次与乔俊昱相遇就是在一座荒屋里,猫妖被一群好色之徒围困,打算吸食他们的精血,乔俊昱突然闯了进来救她,这也促成了之后猫妖对乔俊昱的虐恋。
电影的空间就像一件容器,容纳着所有符合主题的事件,聊斋系列的电影,虽然各篇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同,但都有一个人物活动的典型空间,它配合人物叙事排列事件,使电影构成一个整体。
写在最后
近年,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改编名著或是翻拍经典电影的现象一直有,新版《倩女幽魂》和《美人皮》的热播,也再次证明了《聊斋志异》这部艺术作品的价值和魅力。
电影是一种流动的历史,让经典文学的精粹注入到今天的电影荧屏上,让古代文豪的哲思照亮在今人的征程上,让中国电影更加独特、更加富有含义,这是中国电影在改变影视作品和翻拍经典时所要考虑的前提。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时代的创新性改编,注入对原著的新的见解、感悟,创造出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愉悦和共鸣的人物,这是影视剧改编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人皮》可以说是一个创新的改编,编剧把本该最后出现的宾娘的部分前置,为宾娘构建了一条新故事线,以宾娘的角度看乔生与连城的爱情观:“情爱皆由心起,一往而深”。除了表现至纯的知己爱情,更以辅线的形式增加了一重人心善恶存乎于一念之间,人生的修行便是善与恶不断抗争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的意味。
《聊斋志异》的电影改编一直都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希望每一次的改编既能在内容上做到饱满深刻,又能在形式上做到创新突变,既能尊重原著又不受原著所限,期待更多的国产聊斋电影的突围。
2020-07-31
阅读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