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一个致命的BUG,原著中的所有线索分别是两代已故的父亲留下的,恰逢乱世,父已死,儿尚幼,万般心事无法嘱托,不得已留下那一个个标记,祈望有朝一日儿子长大成人,顺着那记号一路找过去,完成宿命注定的使命。
电影却改编为许愿的父亲活着 ,躲避隐藏了二十多年(那个年代何处藏身),在这些时间里给儿子留下了无数谜题,而他死去的时候已经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儿子也已经三十岁了,却选择让儿子搭上大半条性命去解密,其实只需一个电话打给儿子,说四个字:砸开佛头。
那些解密的线索更是可笑,穷乡僻壤的村里的十二间房,门钥匙就在村里人手中,房里架子上的古董却经久未动,静静等待儿子去按顺序排列组合摩尔密码,这期间哪怕少了一样东西或是位置变化一下,密码破译都无法成功,何况十二间屋子十二个柜子。
五脉是此书之本,而电影中却只是在大家口中一带而过,像口号似的唱一句,实际没有任何展示,连五位掌门人都没有拍全。
其中青字门的沈老太太,提都没提。
影片中咏梅饰演的那位“沈爷”不晓得与青字门有没有关系,却是个黑社会,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为了展现咏梅瞬间变脸的炸裂演技。
而老朝奉直接变成玄字门掌门人药老爷子。
原著中穿越了千年的恩怨情仇、民族大义家族使命,在影片中变为一件普普通通的跨国盗卖古董案,原本深远的立意和厚重的主题顿时化为乌有。
再谈小说,看这种书,心里会有一种幸福和满足感。
创作这样一部涉及专业领域的小说,除却作者本身多年的艺术积累和沉淀,同时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参考很多与古董相关的专业资料和文献,并结合真实的历史记载、古老的民间传说、坊间八卦。
马伯庸的这个系列共写了四本:
《佛头奇案》、《清明上河图之谜》、《掠宝清单》、《大结局》
主人公:许愿,一个三十岁的小古董铺子的小老板。
时间背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国后沉寂了几十年的古董行当刚刚复苏,为文中前期小许在潘家园市场寻宝捡漏比武提供了理论可能可信度。
许愿开的小古董店名字叫“四悔斋”,是他父亲在文革自杀时的临终遗言,意为:悔人、悔事、悔过、悔心。这四悔始终贯穿文章首尾,为许愿立身处世之本。
如果许愿不是自己在古董行业里头混迹多年,这一身鉴宝手艺从哪里来,他父亲离开时他还只有六岁,显然不能言传身教,难不成全靠遗传吗?
鉴宝的功夫要天赋更要千锤百炼的实战经验,饶是如此,许愿手头还有一本祖传鉴宝的奇书《素鼎录》,没这点子东西,“上头”又怎么会找到他并重用他。
电影里雷佳音饰演的许愿是个酒鬼,坑蒙拐骗,鉴宝的本事仿佛与生俱来,颓废半醉,但睁开眼就晓得眼前的古董真伪,扮猪吃老虎的桥段太Low了。
许愿第一次亮相的背景是因为市场上出现了两枚一模一样的汉代飞熊金印,一真一假,无论是从规制、纹饰、凿痕、材质,甚至上面沾着的泥土颗粒都毫无破绽和区别,官方出面邀他“帮个忙”,鉴定出真伪,书中上升的一个高度是“对国家有帮助”,许愿只用了两根棉线就解决了难题,他将两个金印分别拴在棉线的一端,拉着棉线的另一端手一甩,两个金印翻滚着被吊至半空,一正一歪,前为赝品后为真品,他用的就是祖传《素鼎录》中“悬丝诊脉、隔空断金”的手法,汉代铸印用的是灌注法,那个时候工艺略逊,容易混入空气产生气泡造成空心,而造假的没留意这一点,铸的实实在在,所以不同的重心成了鉴别汉印真伪的关键,许愿一鸣惊人,这才入了“上头”的法眼,得以进入深层次和上层的主题。
电影里雷佳音鉴别这个金印的地点变成了民间地下交易会的窜货场,悬丝诊脉变成了天桥杂耍。
古董行业几千年来千变万化,归根到底就是“真伪之争、正赝之辩”,民间始终有五条自唐初创始传承久远的鉴宝源流,“掌的是整个古董行当的眼、定的是鉴宝圈的心,只要过了他们的手,真伪就算定了”。
在古董界尊称为“明眼梅花”,分为五个脉系,青、红、黄、玄、白,分别掌管五门术业:木器、书画、青铜明器、瓷器、金石玉器。
许愿在这个时候才得知自己的祖父许一城在抗战时因与日本人木户有三勾结盗卖稀世珍宝“则天明堂玉佛头”而成为汉奸,不但被枪毙,还令五脉在藏古界声名狼藉,几乎无法立足,许家掌管的白字门从此被开革出五脉。
就在前些时候,盗卖者木户有三的孙女木户加奈为了替祖父赎罪,决定归还“则天明堂玉佛头”,与此同时政府却收到了匿名信说佛头有假,一时间“上头”骑虎难下,归还的风声已出,如果取消,国际上会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归还的是假的,更有损国家声望,因此才有前面“上头”对许愿的考察,因为日方木户加奈表示,必须要当年许一城的后代在场她才会启动归还程序,恰好许愿又有祖传秘籍及自己积累的金石鉴宝经验,“上头”更是知道,许愿从私人角度,也想要查明真相,为祖父平反昭雪洗清汉奸的耻辱,他必然会尽心竭力。
历史上的这个悬案终于从这一刻,缓缓的拨开了迷雾。
木户有三在民国时期作为文物爱好者在中国参与了一项宏大的全国古迹大排查计划,结识了五脉掌门人许一城,甚至成了拜把子兄弟。
在1931年的7月,两个人结伴出发执行一个秘密任务,消失了一个半月,没有人知道期间发生了什么,随后木户有三回到日本后发表文章宣称在许一城的帮助下寻获了珍贵的“则天明堂玉佛头”,掀起了轩然大波,许一城成了汉奸被捕枪决,五脉元气大伤。
三四十年过去,玉佛头重现,许愿却从照片上推测,佛头是赝品,疑点如下:
玉佛头与龙门石窟佛像(后面简称龙门佛)极其相似,都是依照武则天的容貌刻成,龙门佛的头部发型是水波式,属于犍陀螺流派;而玉佛头发型是螺发肉髻,属于马士腊流派,虽说都起源于印度,在盛唐流行,但是泾渭分明,极少混杂,两个同样描摹武则天容貌形象的佛头,却走了不同流派风格,颇有些古怪;玉佛头的肉髻上还有一圈扇形凸起褶皱“顶严”,形状有早期藏传佛像的特色,而武则天时期,佛教刚刚传入西藏,明堂佛头怎么会有几十年后才出现的藏传佛教风格呢?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许愿的推测,不足以下结论。如果佛头是假的,那么祖父的汉奸冤屈便可以洗清,但是没有找到真的,又怎么能够断定这个是假的,于是找到真的佛头便成为许愿的重中之重。
第一步:解密的第一步便是要解开1931年祖父和木户一起消失的一个半月的经历,他们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如何发现佛头的?小许手中的家传秘笈,木户手中也留下了一本,里面却都是看不懂的经过加密的文字,那么两个人的祖父极有可能在上面写下了发现佛头的这段经历,所以破译这些文字至关重要。本子的末页发现了一个名字:付贵。
第二步:找到付贵。这个人,是当初逮捕祖父许一城的探长。付贵说,当初许一城留下一样东西给他做纪念,是一件唐代海兽葡萄青铜镜。
第三步:找到海兽葡萄青铜镜。这枚珍贵的青铜镜被许一城藏放在冰窖里,这一点极为反常,因为青铜镜的保管,低温是大忌,其配方中有锡,低温下会变成粉末,还会形成“锡疫”,作为五脉掌门人,金石大家,不可能没有这个常识,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为了暗示这个铜镜不寻常,他想通过这个青铜镜传递某种信息,但是铜镜被付贵卖到了安阳,一个名叫郑国渠的人。
第四步:找到郑国渠。安阳是著名的殷墟发现地,出土过大量甲骨文和青铜器,名声赫赫的司母戊大方鼎即在此出土,也是现时青铜器造假作坊的集聚地,这个郑国渠正是头目之一。九死一生找到郑国渠后,拿到已经成为一堆碎片的铜镜和一张纸,在镜背碎片上,发现了两个残字:宝志。这和玉佛头有什么关系?小许从郑国渠透露的消息中推断出祖父一行当初去了岐山,而他手中这本祖传秘籍《素鼎录》的序言中提到笔记的制作地“味经书院”也位于岐山,他们从岐山出发,在岐山作成这些笔记,小许的父亲后来仿佛也悄然去过岐山,究竟岐山和玉佛头有什么联系呢?
第五步:去岐山。岐山号称青铜器之乡,出土过大孟鼎、毛公鼎之类的国宝级文物,难道就因为这个,祖父和父亲都选择来这里吗?小许先找收藏“味经书院”绝版书的收藏人,名叫姬云浮。此人是岐山最有名的书籍收藏家,在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佛头案,感觉疑点颇多,于是也开始调查,发现了木户有三当年获得佛头发布的照片是伪造的,他将自己与许一城的合影变成了独自一人的照片,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如果是两个人的合影,那必然会有一个同行的第三人为他们拍照,那么这个神秘的第三个人是谁呢?
第六步:第三个人。笔记终于在姬云浮的帮助下破译成功,里面原原本本记录了玉佛头的前世今生,一千年前的唐朝,武则天建立明堂后,曾派了两个护卫日夜守护玉佛,一个叫连衡、一个叫鱼朝奉,木户家族的祖先当年也盘桓在中国,曾见到过玉佛并念念不忘,有一日终于偷走玉佛并放火烧毁明堂,其中的一个护卫连衡只身追踪,玉佛却在争抢中一摔为二,佛头被木户夺走到了日本,连衡只留下了佛身,他将佛身埋在岐山群山中,自己隐居在旁默默守护,并改姓许。为有朝一日能寻回佛头,开始钻研金石玉石鉴别,逐成一派。其后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家族使命代代相传。终于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许衡的一个后代许信借着明倭战争的时机终于独闯日本抢回了佛头,木户家的后代复派出家族精英武士潜入大明朝,却全数战死,木户家族便留下遗训,誓要夺回玉佛头,一直到了木户有三这一代机会又一次来临,而许一城知道日本人永远不会死心,与其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卷土重来,不如一劳永逸,用一个赝品了结此事。然而这一切都被许一城的一个学徒“老朝奉”知道了,而老朝奉,便是一千年前守护明堂的另一个护卫鱼朝奉的后代,他出卖了许一城,并使意害死了许愿的父亲,因此这所有的恩怨穿越了千年,最终等待许愿终结一切,线索的最终又回到了青铜镜上的两个字“宝志”。
谜题的终结:宝志。一个活跃于南朝齐、梁之间的高僧,长发赤足、行走城乡,举止怪异、行为疯癫,却被梁武帝尊崇奉养,有一日皇帝找人为宝志和尚画像,宝志问梁武帝:是画皮相还是法相,帝说法相,宝志伸出手指,在自己的面门竖着一切,一张人脸一分为二,里面俨然出现一张观世音菩萨的面孔。许愿悟到祖父留下的谜底后拿出榔头砸向玉佛头的顶严,三下之后,玉皮剥落,一个全新的佛头出现在面前。真亦是假、假亦是真。
小说还是写的非常精彩。
许一城采用的是祖传的手艺“包玉术”,但是如果是有这样了不起的手艺,为何不重新雕琢一个赝品更保险。
战乱岁月他并不能预见木户有三的后代有朝一日会送回佛头,所以无论如何,真佛头还是落在了日本人手里,且日方始终以为是真品,后来的归还纯属侥幸。
那么是否可以这样写:许一城又设下重重圈套让日本人确信佛头是假的,于是还回中国,再当众砸开,现出真佛,此时更具震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