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7年9月27日,库尔德自治区(库区)独立公投结果出炉,库尔德人上街欢庆独立公投通过。视觉中国 图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下文简称“伊库地区”)上月举行的独立公投结果显示,逾90%的当地民众投出了赞成票,此举被视为伊库地区向着实质性的独立迈出了重要一步。伊库地区将通过独立公投获得更多与伊拉克中央政府谈判的民意筹码,而现任库区领导人曼苏德·巴尔扎尼(小巴尔扎尼)也想借此在政治反对派的夹击下汲取政治资本,为即将于11月份举行的库区领导人选举打下基础。在“伊斯兰国”恐怖势力已成强弩之末的情况下,散居在中东几国的库尔德民族势力对国际大国势力的战略意义正逐渐下降,伊库这时举行公投也是为了抓住战略机遇期让自身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从而推进其独立目标。
伊拉克政府并不承认公投结果,政府军于近日进驻了之前被库尔德人占领的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双方存在爆发新一轮冲突的危险。而早在公投进行前,白宫就发布公开声明,以“分散打击‘伊斯兰国’和稳定解放区的力量”为由,反对伊库地区举行独立公投。
库尔德人是伊拉克最大的少数民族,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主要聚居在伊拉克的北部省份地区。为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和伊拉克旧王国的统治,库尔德人进行过多次武装起义。伊拉克库尔德人所居的地区地势复杂险要,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农牧产品也十分丰富,有“谷仓”之称,经济上虽不发达,但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在原本统治这片区域的奥斯曼帝国因一战奔溃后,英法等国将短暂出现的库尔德斯坦国割让给了伊拉克等殖民地。因此,伊拉克库尔德人问题和土耳其、伊朗、叙利亚等国的库尔德人问题有着相似性和一定联系,库尔德问题成了这些中东新兴国家的心腹大患。
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均互相支持过对方境内的库尔德政治势力,而伊库区也活动着土耳其的库尔德工人党以及叙利亚的库尔德政治势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库尔德人还成了美苏两大阵营介入中东地区政治的棋子。早在1945年,伊拉克库尔德人就在苏联的支持下建立过独立的库尔德国家,雅尔塔协定的签订使苏联从该地区撤军,这个国家在伊拉克和伊朗的围剿下覆灭,而其主要领袖穆斯塔法·巴尔扎尼(现任伊库地区领导人小巴尔扎尼的父亲)则流亡去了苏联。1958年伊拉克共和国成立后,伊拉克退出了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首的“巴格达条约组织”,随后复兴党的上台更增加了伊拉克倒向苏联阵营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绰号“红毛拉”的穆斯塔法·巴尔扎尼则结束了在苏联的流亡生活,在克格勃的支持下前往伊库区继续为库尔德人争取政治权利,并因伊拉克中央政府无法接受库尔德人的领土要求而爆发了内战。经过了断断续续长达十几年的内战,伊拉克政府始终没有办法消灭乃至镇压库尔德人的民族叛乱运动,库尔德自治区于1970年成立,库尔德人获得了实质上的高度自治权。从那时候开始,美国就秘密介入了伊库区事务,例如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下让伊朗为伊库境内势力提供武器弹药和军事指导。
萨达姆上台后开始了对库尔德人更为血腥的镇压,造成了伊库地区与伊拉克复兴党政府无法弥合的仇隙。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库尔德武装得到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支持,展开了反抗萨达姆的游击战。出于报复,萨达姆下令对巴格达东北约255公里的哈莱卜杰库尔德人聚集地使用了芥子气和神经毒气等化学武器,造成了数万名库尔德平民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政府军放火烧毁了库尔德人的房屋与牧场,填平了他们的水井,并用武装直升机追赶与扫射逃亡的难民。1983年萨达姆还下令杀害了库尔德民主党(KDP)领导人小巴尔扎尼所在部族8000人。有证据显示,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政府在伊拉克北部对库尔德人实行了种族灭绝计划,仅1987至1988年间就有50万库尔德人被迫害至死,或被当场处决。1988年,伊拉克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袭击库尔德人城镇哈莱卜杰,造成大约5000名库尔德人死亡,1万人受伤。伊拉克政府还在伊库区推行“阿拉伯化计划”,没收库尔德人的土地并剥夺其粮食,还将数千名库尔德人从伊拉克北部驱逐到伊朗。
1991年,伊库区迎来了一个转折点,海湾战争的爆发为库尔德人反抗萨达姆政权带来了机会。在海湾战争的军事行动结束不久,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通过《美国之音》向包括库尔德人在内的伊拉克人表达对抗争的支持,同时由中情局秘密资助的沙特电台也通过变节的复兴党高官传达了推翻萨达姆的信息。南方的什叶派地区和北方的库区都爆发了武装暴动。库区的暴动主要由贾拉·塔拉巴尼(2005年当选伊拉克总统)建立的库尔德爱国联盟(PUK)所领导,小巴尔扎尼领导的KDP参与其中。库尔德人一度占据了上风,占领了包括石油重镇基尔库克在内的北方省份大部分地区,还从被占领的政府情报机构里获得了政府军针对库尔德人的种族灭绝计划的绝密文件,并将之转交国际组织公之于众。
配备坦克和武装直升机的共和国卫队随后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对库尔德军民实行了无差别杀戮,更在过程中使用了沙林毒气和芥子气。双方的战斗持续了七个月,最终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人签订了停火协议,伊拉克政府军撤出库区,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则在北部设立了禁飞区。乔治·克鲁尼主演的美国电影《夺金三王》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只是在现实中没有美军地面部队去援助库尔德人。经过此次暴动,伊库区成立了自治政府,由PUK和KDP共同掌管政治事务,该地区还有了自己经选举产生的议会、“国旗”和“国歌”。
海湾战争结束后的伊拉克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少政府军官员发生叛变,对于想推翻萨达姆的库尔德人和美国来说是个极好的机遇期。在伊拉克民间则流传着美国人支持萨达姆的传言,民众认为美国之所以没有在海湾战争中推翻萨达姆,是因为想通过萨达姆来威慑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盟友,以达到美国在此地区长久存在的目的。其实美国的克林顿政府对在伊拉克实现政权更迭持有积极态度,只是公开的军事行动师出无名。海湾战争使美国得以在伊拉克加大其情报网络布局,中情局在伊库区的埃尔比勒和萨拉赫丁等地设立了据点,与反对派进行频繁接触商议。1995年1月,中情局从叛变的伊拉克将军沙赫瓦尼处了解到,共和国卫队内部有人正在策划一起针对萨达姆的暗杀行动,政变者计划在萨达姆出游时伏击他。这名将军声称政变者只需要得到美国对未来新政府的外交承认就能推进暗杀计划。中情局认为,这次暗杀行动即使没有成功,也足以打击萨达姆政权,因为这位将军不仅是第一位叛变的共和国卫队将领,并且来自有名望的逊尼派穆斯林家族,而萨达姆依赖忠于他的逊尼派穆斯林将领来控制军队,政变必然会动摇其统治根基的军队。但事实上,美国政府高层当时已了解到此项计划已经被萨达姆知晓,时任国家安全顾问汤姆·雷克告知中情局行动败露,但中情局仍然决定推进行动。结果计划失败,萨达姆处死了多达上百人的政变者,其中包括沙赫瓦尼三个参与政变的儿子,而他则在2003年萨达姆被推翻后成为了新一任伊拉克情报总监。
同年3月,根据地在伊库区的伊拉克主要反对派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党”计划了另一项推翻萨达姆的政变计划。“伊拉克国民大会党”领导人艾哈迈德·查拉比(也正是此人日后提供给美国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的假情报促成了伊拉克战争)计划通过库尔德人对政府军队发起进攻,同时让南部什叶派发起军事叛乱,他预计政府军届时将加入叛变。然而,自1993年开始伊库区就陷入了PUK和KDP两大势力的内战冲突中,双方为争夺库区控制权大打出手,削弱了库尔德人的总体实力。如果萨达姆的军队趁平叛之际攻入库区,将严重威胁到已获得的战略成果和叛乱士气。因此,查拉比希望美国出面调停库尔德人的内部冲突。
中情局人员在库区面会了小巴尔扎尼和塔拉巴尼两位库尔德人领袖,希望他们能够放下成见一致对外。由于当年正是美国人基辛格撮合了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和平协议,导致两国联合扼杀了老巴尔扎尼的民族主义运动,因此小巴尔扎尼并不信任美国人,不愿意接受任何停战的提议;塔拉巴尼则对推翻萨达姆较为执着,并且声称正是小巴尔扎尼联合伊朗人在对他发动攻击导致冲突。不管是巴尔扎尼还是塔拉巴尼都在一定程度上和伊朗人结过盟,库尔德人在获取外部支持上相当开放,从美国人到以色列人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合作对象,甚至出于内部斗争的需要还会与伊拉克政府军结盟。然而美国政府决策者和中情局的看法并不一致。美国政府并不完全信任机会主义的库尔德人,乃至怀疑他们是否有击溃萨达姆军队的实力,但中情局还是给了塔拉巴尼美国政府支持推翻萨达姆的承诺。
结果巴尔扎尼并没有参与行动,塔拉巴尼虽然如期攻打了驻守前线的共和国卫队并赢得了胜利,但美国政府在此时叫停了中情局的行动,所预想的起义自然也没有如期发生。随着1996年联合国允许伊拉克执行石油换食品计划,伊拉克人的经济处境得以改善,政府军的叛变也得到遏制,这时的美国若要推翻萨达姆需要的是一场战争而不是起义了。介入伊库区事务的美国一直抱持机会主义的动机,正如今天美国政府对伊库区公投的立场。美国政府事实上并不真正希望伊库区独立打乱中东格局,而只是想利用它作为对该地区施加影响力的棋子,这也是一生寻求国际社会支持最终病死于美国的老巴尔扎尼体会到的真相。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