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金派是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创立的越剧旦角艺术流派。擅长青衣花衫并兼演花旦的金采风是一位风采别具的性格演员,她的唱腔继承袁雪芬流派,并吸收了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等各家精华,音色圆润,味浓情挚,自成一格。

金采风 原工 小生 ,因唱电台而露名声,后转 东山越艺社 改演 旦角 ,与 吕瑞英 丁赛君 ,被称为“东山”的三鼎甲。1955年金采风入 上海越剧院 ,以 闺门旦 应工,兼擅 花旦 。唱腔师承 袁派 ,并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吸收 傅派 等其他流派唱腔因素,融会贯通,自成一格,被公认为金派。 [1]

金采风不但唱做俱佳,而且戏路甚广。她擅长 青衣 、闺门旦一类角色,也演过像《 拾玉镯 》《 杨八姐盗刀 》等 花衫 刀马旦 的戏。她善于运用其特有的演唱技巧,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经历、不同特点,塑造出性格迥异、各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例如,同属大家闺秀,《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她演得单纯热情、骄矜任性;《 碧玉簪 》中的李秀英,她突出其贤良温顺、委婉忍让;《 红楼梦 》中的王熙凤,她演得精明干练、洒脱泼辣;《 西厢记 》里的崔莺莺,则处理得缠绵端庄、沉稳矜持。

金采风独具一格的唱腔,主要是在师承典雅缠绵、圆润细腻的袁派基础上,同时吸收 范派 和傅派的某些精华而融化发展成的。她的运腔委婉回荡,刚柔相济,抑扬顿挫,轮廓分明。吐字运气,分寸掌握自如,讲究字字送听,富于韵味。 [2]

一、秀慧端庄,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的唱,质朴中有光彩,秀气中藏气度,给人一种秀美大方的感觉。 二、刚柔相济。综其声腔二者全貌,可见她的唱,时而柔软委婉,时而激昂奋起,柔软中突显棱角,激昂时内蕴秀气,能揉刚柔为一体,相辅相成,较好地体现不同角色的不同情绪。 三、发声饱满,音色嘹亮。金采风少年时便有金嗓子之誉,听其演唱,如银铃绕耳,大有声情并茂之感。 [3] 金采风的唱腔婉转秀丽,刚柔相济。她的嗓音明亮,行腔自然流畅,质朴中展风采,秀婉中显棱角,柔中寓刚,端庄大方;咬字清楚,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她曾演唱袁派名剧《 西厢记 》《 祥林嫂 》,在演唱时既保持了袁派委婉流畅的特点,又发挥了自己嗓音较亮、力度较强的唱法,赋予唱腔另一种艺术特色,被音乐家称为“袁腔金唱”。由此也可以看出流派继承、衍化的轨迹。 金采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体验和理解,不断对唱腔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尤其是对传统的“ 四工腔 ”,在 音调 板式 、润腔处理等方面加以丰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譬如《 盘夫 》这出戏,是越剧的骨子老戏,几乎每个越剧旦角演员都会演唱,有“女子越剧花衫鼻祖”之称的 施银花 在20世纪30年代便录制过唱片,非常流行。金采风的演唱,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剧中“官人好比天上月”这段脍炙人口的唱段,原来唱腔处理比较简单朴实,金采风将原来的“四工腔·中板”发展为“四工腔·慢中板”,增加了唱腔的抒情性。唱腔主体部分八句主要吸收施银花的唱腔,但在“四工腔”唱腔中糅进了委婉的“ 尺调腔 ”润腔因素,显得更细腻优美。如果与施银花唱的这一段相比较,就会发现金采风的唱显得更细致、精美,感情色彩更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