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想到这个二次元话题,觉得拿出来说说还是挺有趣的。
我1981年生人,算是个挺幸运的年份,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部早期的舶来动漫作品。从黑白电视上的《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开始,到各类动漫图书席卷市面(那时还是“小人书”格式的漫画),各个时代算是都有见证。刚成立公众号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我们这一代人是如何变宅的 一个80后眼中的二次元动漫编年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翻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今天想讨论的话题则是:
这些流入国内的日本动漫作品,标题都进行过哪些“入乡随俗”的改动?它们为什么要这么改?
题目实在太大,就先从漫画聊起吧。
《哆啦A梦》
这大概是多年来
译名风波
最大的一部作品。
“哆啦A梦”这个名字在日语里非常简单,直译过来是铜锣(ドラ)卫门(えもん),又萌又直观。然而在日语圈之外的地方,想把它翻译出一个信达雅的名字实在太难了(早期国语动画版的“阿蒙”就是个不尴不尬的例子)。
于是,国内早期的盗版漫画里,大多从它脖子上的铃铛圈入手,起名叫做“小叮当”、“叮当猫”……最后才定位在了“机器猫”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译名上。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小学馆合作出版了国内第一套正版的哆啦A梦,名字就叫《机器猫》,标题字体都是日方全新设计的,全43卷,2.5元一本。这是当年质量最上乘的版本,印刷和翻译都是。
1997年后,为了尊重藤子·F·不二雄的遗愿,版权方朝日电视台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广“
全世界只有一个ドラえもん
”的统一名称活动,“哆啦A梦”这个中文官方译名也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一直流传到现在。如今的孩子们,已经不知道“机器猫”是什么意思了。
然而我自己还是最喜欢“机器猫”这个名字啊,喵。
《圣斗士星矢》
漫画版叫做《女神的圣斗士》,而且“女神的”三个字还是极其粗糙地PS上去的,我至今都不明白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当年这么做用意何在,即使是为了规避版权,也太掩耳盗铃了。
不过,这也体现了中日两国在起名字上的概念差别:
日本人喜欢单独凸显灵魂人物,而中国人喜欢团队作战风格。
这在后面还有大量的例子不胜枚举。
顺便吐槽一句,在那个广泛喜欢用英文起名字的日漫年代,“
圣斗士星矢
”这五个大写加粗的汉字标题实在是太爷们了,难得的爷们。
《DRAGON BALL》
DRAGON BALL,直译过来叫《龙珠》也就算了,何必加个“七”字呢。也许是按照国人起名字的习惯吧,三个字的《七龙珠》比两个字的《龙珠》霸气一点。
相比之下,还是曾经昙花一现的《小猴王》这版本在脑洞上更惊艳一些……
印象里《龙珠》也是当年
第一部出现明显打码PS痕迹的漫画
,尤其是小悟空和布尔玛在旅行初期的桥段,许多剧情被改得面目全非(特别是涉及到龟仙人的地方)。就连神龙第一次显灵出现,实现的愿望也从内裤变成了香肠……不过还好,自打进入赛亚人篇后,一切就回归正常了。然而,海南版的翻译到了后期越来越糟,几乎完全不能看。
现在想感受一下无删减原版的朋友们,可以试着收藏这套版本,封面全部重新绘制,新旧感动齐汇。
《CITY HUNTER》
明明是超酷的“城市猎人”,在当年的漫画版里却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侠探寒羽良》,莫名地多了一股武侠风。主角的名字从犽羽獠变成寒羽良,读音上也还算说得过去。
然而,
整部漫画被删减得太可怕了,至少被删了1/4到1/3的内容
,删掉的几乎全部和荤笑话相关。有的地方甚至整卷整卷地被删除,搞得许多剧情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但即使这样,这部成人向的漫画在当年依然引领了无数口碑热潮,得以和《圣斗士》与《七龙珠》并称“路边摊三大热销漫画”,可见当时的青中年漫画市场是多么……饥渴。
《IQ 博士》
漫画版直接用了主角名字《阿拉蕾》做标题,在当年算是个风险挺大的举动。毕竟这种纯原创的名字在东方语境里并不吃香,好在过硬的爆笑内容及鸟山明的名气让这套漫画一炮走红(与日本不同,国内是先出现的《七龙珠》再有的《阿拉蕾》),同时也让国内的读者们见识了“搞笑”这一全新的漫画类型。
本作里同样充满了鸟山明标志式的黄段子,不过搞翻译的周颖老师比较犀利,绝大部分涉及到政策违规的地方都被她用巧妙的双关语境一一化解开了。也因此,当年的我们得以看到了一个几乎没经过任何删改涂抹的真·阿拉蕾。
《乱马1/2》
这个名字完全不用译,直接照搬了原版《乱马1/2》这形象生动的标题。
只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山寨乱马不是这样的,它叫《七笑拳》,作者写的是鸟山明,还在封面上特别注明了“《七龙珠》姐妹篇”……讲真,我觉得当年搞出这东西的应该和写山寨金庸小说的是同一批人。
总之,后来海南版的《乱马1/2》不得不在每一本书的封面上印明:“曾译为七笑拳”……说实话,海南版的印刷与翻译质量在当时都没得挑,就是删改得太严重了,
书里几乎所有女孩子半裸的画面统统都被画上了内衣裤
,且画功和山里的猴子一样水准,瞎子都能看出来是后加上去的……
《队长翼》
和星矢一样,明明一个用主角“翼”命名的漫画,被改成了更团队化的《足球小将》。不过这个译名确实是一个经典的案例模板,从此引出了一系列同类运动题材漫画的命名惯性,比如《篮球飞人》啊、《棒球英豪》啊……也不知算好事还是坏事。
不过,宁夏出版社在当时开的最好的一个头是:
完全遵循日本原版漫画同等格式以单行本形式出版
,以前那种一卷五册的诡异格式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书也是从右向左翻页的,彻底摈弃了以往跨页大图左右相反的奇葩情况。
然而,开本和装帧改良后,书的定价也提升了,那时的价格普遍是4.6元一本,对学生党不是个小数目。犹记得新疆出版社曾趁这个机会在93年夏天抢先推出了《足球小将》卷9到卷20的内容,把定价降了2角,4.4元一本,居然引得购买者趋之若鹜。然而买完后的人才发现(包括我),这套版本《足球小将》纸质极差,简直就是一坨发黄的厕纸,翻译更是胡说八道,毫无可读性,然而却没法退货了……那一年,12岁的我第一次尝到了图便宜被山寨货坑了的心痛。
《SLAM DUNK》
我至今还是更喜欢叫它《篮球飞人》一点,这个译名最早源自《新画王》里的连载,那时任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篮球漫画,居然会在整个亚洲掀起一股篮球狂潮。
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发疯一样向别人推荐这部作品(同时推的还有JOJO和凯普),可惜没人搭理我,嫌连载的东西看起来麻烦。后来,等到华侨出版社推出了《篮球飞人》单行本后,已经是初中年代了。那时的我就像捧着和氏璧的卞和一样,每次和别人介绍这个漫画都被嘲笑,说我这么大了居然还看小孩子的漫画书,屡推屡败,再后来我就不吱声了。
进入全国大赛篇后出现的山寨版《篮球飞人》,当年无数人也中了招
直到过了好久好久,突然有天同学们一窝蜂找到我,纷纷向我借书来看。我说你们之前不说这是小孩子的东西么?怎么突然感兴趣了?他们搓着手兴奋地答道:最近有个叫《灌篮高手》的动画上映了,好像就是你之前的这个什么《篮球飞人》。昨晚我们刚看到三井寿来篮球部打架那里,好爽啊!快告诉我们后来怎么了!
太深奥了,篮球。
以上,细数起来还有好多好多,但都趋于小众,这里就不多举例了,比如《变身斗士凯普》(强殖装甲),估计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记得的人也自然记得,不用多说。
最后,用《聪明的一休》(一休さん)里的台词作个暂停符吧——
休息,休息一会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