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之家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鸢尾

[yuān wěi]
鸢尾科、鸢尾属植物
展开 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鸢尾,学名: Iris tectorum Maxim.,为鸢尾科、鸢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分布于中国,意大利、日本、朝鲜有引入。
根茎 粗壮;花蓝紫色,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呈宽剑形;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种子黑褐色,梨形; 花期 4—5月;果期6—8月。 [3] 鸢尾花因花瓣形如 鸢鸟 尾巴而得名。 [4]
现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鸢尾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的环境,耐寒力强,喜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黏性石灰质土壤,常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鸢尾多采用分株、播种法进行繁殖。 [5]
神农本草经 》中记载鸢尾:“鸢尾,味苦,性平。”鸢尾有消解心腹结块,祛除水湿的功效,主治 蛊毒 鬼疰 等较为严重的传染病。 [6] 鸢尾叶片碧绿清脆,花形大而奇,宛若翩翩彩蝶,是庭院中的重要花卉之一,鸢尾花主要色彩为蓝紫色,有“蓝色妖姬”的美誉,由于鸢尾花香气淡雅,可以用于调制 香水 [7] 鸢尾在中国常用以象征爱情和友谊,在爱情里面,鸢尾花代表恋爱使者,鸢尾的花语是长久思念。 [5]
中文名
鸢尾
拉丁学名
Iris tectorum Maxim. [1]
别    名
乌鸢 扁竹花 屋顶鸢尾 蓝蝴蝶 紫蝴蝶 蛤蟆七 蝴蝶花 老鸹蒜 [1]
鸢尾属
鸢尾
亚    纲
百合亚纲 [1]
超    目
天门冬超目 [1]
分布区域
中国、朝鲜、日本、意大利 [9]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 [3] 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 纤维 根状茎 粗壮,二歧分枝,直径约1厘米,斜伸; 须根 较细而短。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中部略宽,宽剑形,长15~50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鞘状,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花茎光滑,高20~40厘米,顶部常有1~2个短侧枝,中、下部有1~2枚茎生叶; 苞片 2~3枚,绿色,草质,边缘膜质,色淡,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长5~7.5厘米,宽2~2.5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内包含有1~2朵花。
鸢尾 鸢尾
鸢尾
花蓝紫色,直径约10厘米; 花梗 甚短; 花被 管细长,长约3厘米,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长5~6厘米,宽约 4厘米,顶端微凹,爪部狭楔形,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内花被裂片椭圆形,长4.5~5厘米,宽约3厘米,花盛开时向外平展,爪部突然变细; 雄蕊 长约2.5厘米,花药鲜黄色,花丝细长,白色; 花柱 分枝扁平,淡蓝色,长约3.5厘米,顶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齿,子房纺锤状圆柱形,长1.8~2厘米。 [1]
蒴果 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厘米,直径2~2.5厘米,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 果期 6~8月。 [1]

近种区别

鸢尾
德国鸢尾
根状茎粗壮,二歧分枝,直径约1厘米,斜伸。
根状茎粗壮而肥厚,常分枝,扁圆形,斜伸,具环纹,黄褐色。
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中部略宽,宽剑形,长15~50厘米,宽1.5~3.5厘米,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鞘状,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
叶直立或略弯曲,淡绿色、灰绿色或深绿色,常具白粉,剑形,长20-5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鞘状,常带红褐色,无明显的中脉。
鸢尾
德国鸢尾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
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
生于浅水中;
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
园林上对根茎类鸢尾根据其生态习性分为4类:
根茎粗壮、适应性强、喜光充足、喜肥沃、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含石灰质和微碱性土壤、耐旱性强。形态特征:垂瓣中央有髯毛(胡须状)及斑纹。(如: 德国鸢尾 香根鸢尾 、银苞鸢尾、矮鸢尾)
喜水湿、微酸性土壤、耐半阴或喜半阴。(适合水边栽植)形态特征:垂瓣中央有冠毛。(如:蝴蝶花、鸢尾)
喜光、水生(挺水、水深5-10厘米)。(适合浅水栽植)形态特征:垂瓣无毛。(如:溪荪、黄菖蒲、花菖蒲、燕子花)
生长强健、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水湿(两栖)。(适合做林下地被)形态特征:垂瓣无毛。(如:马蔺、拟鸢尾)

栽培技术

鸢尾
鸢尾多采用分株、播种法进行繁殖。 [5] 春季开花,花期三个月左右,4~6月。 分株 春季花后或秋季进行均可,一般种植2~4年后 分栽 1次。
分割根茎时,注意每块应具有2~3个不定芽。种子成熟后应立即播种,实生苗需要2~3年才能开花。栽植距离45~60厘米,栽植深度7~8厘米为宜。亦可以进行促成栽培。
鸢尾硕果
鸢尾不但可以种于 玻璃温室 或塑料膜温室,而且在露地也可种植。户外种植配合以临时覆盖物,或使用 活动房屋 ,特别是春秋两季是可行的。
对于鸢尾切花的生产,实际上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只要它排水良好,保湿性强,且不板结者(否则会限制植株生长)。土壤结构好是基本的条件,这对经常大量种植生长期短的鸢尾是非常必要的。
重壤土 中,建议加入诸如 泥炭 蛭石 或粗沙,与25厘米左右深的土壤进行混合,以对土壤进行改良。易板结的土壤,种植后可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诸如稻壳、稻草、松针、黑色泥炭或类似的材料来防止土壤板结。也可用此方法来防止土壤很快变干。
温度控制
种植后,土壤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最低温为5~8℃,最高温为20℃。 土温 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出苗率。土温过低会造成开花能力降低,故最适土温控制在16~18℃之间。
温室内生产鸢尾,最适温度为15℃。为了缩短生长期,种植时可使用新采收的种球,前4~3周 温室温度 保持在18℃。此温度可维持到1月1日,但会造成植株弱小。13℃或更低的温度会延长生长期,同时增加植株重量,但花朵枯萎的机率增加。
秋季,植株生长时,特别在温带地区,当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必须下调以防止花朵枯萎。一般控制在10~13℃,尽量保证植株生长,如果在所有阶段叶片显得过多,那么得考虑修剪掉部分叶片。
生产的日夜平均温度可在20~23℃,最低温度为5℃。在高温和光线较弱的温室中,缺少光照是造成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
在霜害经常发生的地区,生产只能在温室中进行。其适合的生长温度应安排在夜间。因此,不加热的温室应提早封闭,以尽可能使夜温适宜。白天,则要提早通风,以避免出现温度升至18℃以上而造成危害。遮荫也可以达到控温的目的,但合适的光照水平仍需保持。
露地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7℃,白天持续的高温可用遮荫网遮去。它不仅能减少直接的太阳辐射,而且还能提高温度。
为了使过多的水分应快速排除,应配置功能良好的 排水系统 。这样也使用水对温室土壤进行淋洗成为了可能。该处理可防止在种植喜肥作物或某种植阶段使用水分较少而引起盐分的积累问题。
鸢尾 [1]
鸢尾的生长过程只需8~12周,在这么短的生长时间里,如果对土壤进行过蒸、淹、犁等处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必考虑除草问题。植株种植后,主要使用 化学除草剂 来清除杂草。但施用时注意不能对植株造成伤害。
如果植株种植后,地里开始生长杂草,那么只有在种球被埋得足够深的时候才可以施用除草剂。种球新萌生的幼芽至少在土壤以下2厘米处才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危害。
在植株展叶之前,温室或露地中的小草可通过喷施适宜的除草剂来控制其生长。如果普通除草剂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一年生的牧草杂草,就应改用复合除草剂。施用的时候是在天快要黑的时候,喷施在植株上,再喷足够的水。次日清晨,从植株顶部彻底冲洗。由于除草剂有残留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每片地一年中施用的除草剂都要限量,以不超过2次为宜;只在十分必要时再使用除草剂;不要种植对除草剂敏感的品种。
用于切花生产的鸢尾在种植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是特别重要的。种植前几天的土壤要足够湿润,以确保早期根系快速而健康地生长,而且根系不易在种植时受到损伤。使用冷水浇灌尤其是在土壤温度较高时较为合适。土温高,种球生长过快,使切花品质下降。种植应选择在土温较低处。此外还可以在夏季来临前在地上铺盖一层隔热的覆盖材料,阻止土壤受过多的太阳辐射。

病害防治

种球腐烂病
它严重危害种球,地表看不出来或很晚才能显现。而地下根系生长很少或根本不生根。受害轻的植株低矮而呈弯曲状(见镰刀菌病)。由根冠发病,组织变黑或蓝褐色,被覆孢子团。与受 镰刀菌 侵染不同,感染根腐病的植株不向内收缩,所以健康的植株与感病植株外观上不易分辨。此病不易传播,不会长期污染土壤。
病因: 疣孢青霉 的孢子通过侵染球根的微小伤口而使植株染病,或者土壤过干也会引起植株发病。
防治方法: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
  • 冠腐
冠腐
染病的植株一般来说早期发育正常,随后,会出现枯萎、倒伏。病害很快传播到相邻植株上。在发病植株周围的地下或地上的土壤中存在许多1~2毫米粗的白色菌丝。这些菌丝聚成块状,先呈白色后转为黑褐色。最后,球根完全变软,植株披满白色织物。
病因:冠腐病由整齐小核菌引致。这种病只发生在亚热带和气候温暖的地区。低于13℃时,此病不侵染植株,当温度高于20℃时发病最厉害。它的 寄生植物 种类相当多,主要靠加强管理来防治。土壤一旦被侵染,持续时间很长。
防治方法:不要在已被整齐小核菌侵染的土壤中种植种球,否则一定进行土壤处理和球根处理。仔细清除受病植株及其周围土壤。
  • 镰孢性基腐病
鸢尾 [1]
这种病最初发生在球根基部,随后向上侵染至鳞茎。受伤与健康组织区别明显。受病部位组织变软,灰褐色,向内抽,有时被覆白色织状物。受病种球种植后,不能开花。在温室中如植株早期受侵染,地上部分变软,杆弱,叶子从叶尖开始变黄。不久植株死亡。若后期染病,则生长停滞,花芽干枯。当收获时,花色仍显苍白。深入球根内部的花茎基部长期不发育,表皮皱折。
病因:镰孢病侵染途径一个是通过孢子侵染健康种球;另一个是健康植株接触感病种球。此病可能通过土壤传播。因此,在已消毒的土壤中种植有病种球十分危险。土温达到16℃时,易发病,高温使病菌传播更快。
防治方法:广泛采用 唐菖蒲 小苍兰 交替轮作,或一年进行一次土壤处理。 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
  • 灰霉病
灰霉病
受葡萄孢属侵染的植株整个或局部可见斑块。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分起向上被覆着灰色的 孢子 网。结果,叶尖虽不黄,但植株仍倒伏。受病的种球潮湿,开始腐烂、变褐,但无异味。当去除表皮后,球根顶部可见灰色织物伴有黑色菌丝块。根部和基盘未受侵染。除了受损叶或干叶外,叶片一般不受危害,在潮湿环境下,无规则斑点会在花朵上出现。
病因:灰色葡萄孢属真菌引发 灰霉病 ,通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病。真菌还危害许多作物和植物。
防治方法:避免叶片受损。新芽长于5厘米的球根不再种植,特别不能使用地膜,这样避免阳光灼伤。球根种植不要过密,在生长期内保持土壤无杂草。温室中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如必要,可打开风机并加热,保持植株干燥。上午浇水以保证植株干燥。叶面受损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
  • 丝核菌病
丝核菌病
感染不严重时,叶鞘上呈现出不规则状黑褐斑,中间的组织坏死(形成空洞)。感染严重时,叶鞘(晚些时候在叶基和花茎处)变软呈灰色。大部分外围的叶片先枯萎,晚期,植株死亡。严重侵染时,(种植深的种球)茎芽在萌发前就腐烂。在受侵染的球根中,受病组织变软,先期变灰,有时变紫,晚期则呈现灰褐色。许多浅褐色菌丝看上去象 蜘蛛网 ,有的还逐渐形成壳。球茎鳞片间和表皮均可见菌丝。根系生长完好,受病球根无异味。
病因:侵染球茎和芽的丝核菌主要来自土壤。许多植株(如 郁金香 )都会被它侵染,即使在从未栽种过产花种球的土壤中。不管土温如何,它均可发病,温度升高时,发病机率增大。
防治方法:对已被侵染或可能已被侵染的土壤中进行常规土壤处理。高温下,土壤再侵染仍有可能发生。保持清洁环境,可防再侵染发生。未采用常规土壤处理,据以往经验,土壤会被丝核菌侵染。因此,种植前要适当施用杀菌剂。考虑到种植深度,一般用旋耕机在土下5~10厘米处施用杀菌剂。通常在夏天土温超过16℃时采用此法。球根浅植。
  • 根腐病
侵染早,植株生长受阻或是根系短或是带有不易看清的黑头。根上存着黑点,看起来象根系被灼烧过的样子。后来生长的根系表现良好,可能是植物抗病的结果。
病因:终极腐霉菌通过土壤侵染根系,这种真菌可在任何土壤中发现并很难控制。品种不同,侵染程度不同。土壤蒸气消毒后立即种植,早期侵染的危害甚大,因为此时,土壤中的竞争性生物尚未复原。
防治方法:与其他多种作物轮作或一年一次常规土壤处理。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确定适合的土壤结构。采用适宜的灌溉系统以保持良好土壤结构,但防止积水。
根腐病
  • 软腐病
鸢尾 [1]
种植后不久受感染的嫩芽生长受阻。叶鞘总是水汪汪的,呈现黑绿色,不久变黑。嫩芽极易被拽掉。受感染的组织会变软呈现暗黄色并且很快腐烂呈软团状带异味。根系起先正常生长,而后变透明,呈黄绿色。
病因:这种病是由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引起的,并经常发生在“Prof. Blaauw”品种中。在高温高湿时感染机率加大。鸢尾和其他作物的残体诱发病菌生长,而种植时根尖受损也会导致此病发生。水滴的溅射会传播土壤中的细菌。
防治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在已提前处理好的土壤中种植种球(温度适宜)。种植时避免碰伤根尖。温室内种植时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2~15℃),避免高温。清晨适量浇水。 防治土壤熟化。
  • 根线虫病
植物生长局部受阻,花芽干枯,根系短,呈黑色条状,这些症状于腐霉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区别在于根系不会腐烂。
病因:穿刺短体线虫侵染植株诱发此病。一些不知名的真菌或细菌聚集在线虫引致的伤口附近,可危害多种植物(包括菊花、玫瑰、草坪)。
防治方法:每年进行一次土壤处理。
  • 西红柿斑萎病毒
该病毒在鸢尾中有两种形式的表现。一种是全部或部分叶片为浅绿色至黄色。通常叶尖仍保持绿色。外围叶片宽、发黄颜色变浅,并有时可看到棕色坏死条纹。另一种为在叶片是有黄色斑点和条纹,有时有椭圆形斑点并带有棕色条纹。在两种情况下,种植生长停滞,不开花。
防治方法:不要在以前种植过对此病毒敏感作物的温室中种植鸢尾。不要在附近种植有易感染该病毒作物的室外种植。在温室中或室外防止杂草生长。控制蓟马的生长,对前茬作物也是如此。
鸢尾 [1]
  • 白花病
花色与正常植株的不同,着色浅,花不干枯但品质明显下降。
病因:在温室中由于蒸腾弱引起相对湿度较高。
防治方法:若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室内相对湿度较高,维持室温高于外界温度2~3℃。如外界温度较高(15~16℃),而不能采用此方法时,应在早晨向温室加热,并打开通风扇。
  • 芽裂病
鸢尾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花芽枯萎,然后花苞顶端变黄,花芽腐烂死亡。花芽总是在生长阶段最后几周形成。这种病可在整个生长期内出现,主要在花茎生长时,若早期发生,几乎看不出对植物有什么危害。一旦出现花芽,很容易看见花芽是否正常,如果发育不饱满,说明此植物已染此病,晚期芽裂病花朵不着色。芽裂病可在整个花期内发生。
病因:由光照不足、湿度过高、生长规律被打乱引起的。总是在冬季发生。也可能由于种植过密,或者霜冻引起的温度骤降。球根受镰刀菌轻度感染,生根少;温度低,蒸腾作用不够,都能引起芽裂的发生。
防治方法:种植前挑选球茎,在种植期内对种植地点进行处理(种植间距和光照)。冬季不用小球茎种植。光照要充分,北半球最好在q内种植鸢尾。因为鸢尾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开花。水分供应要充足,尤其是对根系。荫天要降低温室温度,特别是在茎生长时以便减缓生长速度。生长过快要大量的营养,易导致芽裂。特别在高温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适当通风,保持作物充满活力。避免温度骤变,因为此种情况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株生长不平衡,会导致芽裂的机率增多。

主要价值

德国鸢尾
鸢尾叶片碧绿青翠,花形大而奇,宛若翩翩彩蝶,是庭园中的重要花卉之一,也是优美的盆花、切花和花坛用花。其花色丰富,花型奇特,是花坛及庭院绿化的良好材料,也可用作地被植物,有些种类为优良的 鲜切花 材料。国外有用此花作成香水的习俗。
鸢尾花开 [1]
性味特征
性寒,味辛、苦。 [1]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咽喉肿痛,食积腹胀,疟疾;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2]
各家论述
《神农本草经》:“鸢尾,味苦,性平。”鸢尾有消解心腹结块,祛除水湿的功效,主治蛊毒、鬼疰等较为严重的传染病。 [6]
《名医别录》:疗头眩。
《中国药植图鉴》:敷肿毒。

植物文化

梵高油画《鸢尾花》
鸢尾花主要色彩为蓝紫色,有“蓝色妖姬”的美誉,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称之其属名iris,“爱丽丝”。爱丽丝在希腊神话中是彩虹女神,她是众神与人间的使者,主要任务在于将善良人死后的灵魂,经由天地间的彩虹桥携回天国。
鸢尾被视为法兰西王国的国花。在法国,鸢尾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以色列人则普遍认为黄色鸢尾是“黄金”的象征,故有种植鸢尾的风俗,即盼望能为来世带来财富。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中也植有鸢尾;并以它为主题,在画布上留下充满自然生机律动的鸢尾花景象。
鸢尾
爱丽斯鸢尾(紫蓝色):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国鸢尾(深宝蓝色):神圣。
小鸢尾(明黄色):协力抵挡、同心。
白色鸢尾:纯真。
黄色鸢尾:友谊永固、热情开朗。
蓝色鸢尾:赞赏对方素雅大方或暗中仰慕,也有人认为是代表着宿命中的游离和破碎的激情,精致的美丽,可是易碎且易逝。
紫色鸢尾:爱意与吉祥
鸢尾